近日,國內單體技改臺數最多的風電場改造項目——甘肅省某300MW風電場圓滿完成電氣系統升級改造,通過“240小時”試運行驗收考核。
項目涉及149臺風電機組的控制、通信、涉網系統改造,改造后性能完全滿足電網提出的高頻、高壓耐受等技術要求,系統穩定性大幅提升。
該項目由金風科技全資子公司金風慧能與業主合作實施,是迄今為止國內單體風電技改項目當中,機組數量最多的電氣系統升級改造。
打造“風光強省”
電力系統面臨靈活性挑戰
作為全國風光資源大省的甘肅,目前新能源裝機達到全省電力總裝機49.5%,成為省內第一大電源。然而,部分并網年份較早的新能源場站,由于技術條件限制,其發電設備的耐受高壓、高頻能力等相關涉網技術標準低,與甘肅多直流送端電網運行要求不相適應,不僅限制了直流輸送能力,電網運行還存在新能源大規模連鎖脫網引發系統失穩的風險。
此外,新能源的管控與常規電源的管控存在差距,信息感知和控制手段不足,難以適應新能源高占比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控制要求,電力系統調節能力不足的問題愈加凸顯。
在此背景下,新能源場站耐高頻、高壓能力的整改工作成為當務之急,該300MW風電場的升級改造正是其中的代表性項目。
量身定制的技改方案
該300MW風電技改項目,因機組故障率高、棄風限電等原因,近6年實際發電平均等效利用小時數不足1000小時,僅為可研值的一半,升級改造迫在眉睫。而現有機組故障點多、技術陳舊,在系統性改造過程中又面臨諸多難點:
一是涉及范圍廣,復雜程度高。
單臺機組改造內容包含變槳系統(含超級電容改造)、主控系統優化、高電壓穿越改造、“一次調頻”改造等;風電場級改造內容包含監控系統改造升級(含能量管理平臺)、箱變監控系統恢復、雙環網改造等。
二是適配性要求高,技術難度大。
需充分考慮新的系統配置與原有機組結構的融合,以及與涉網設備裝置的有效對接。
三是機組數量多,交付難度大。
全部149臺技改機組,共性與個性故障并存,對交付質量、交付效率和作業標準化程度提出了較高要求。
因此,改造前金風慧能多次組織實地勘察,深入剖析機組故障現狀,挖掘客戶需求,為業主身定制了高匹配性、高適應性的技改方案,最終脫穎而出贏得業主青睞。
涉網性能顯著提升
全面滿足電網調度要求
項目交付階段,金風慧能營銷、產品研發、交付、商務團隊充分協同,經過周密部署和緊密實施,升級改造如期完成,風電場各項性能實現了全面提升:
通過主控系統的控制策略優化,達成了機組出力最優、載荷控制最優、機組穩定性和發電性能的提升。
憑借中央監控系統的升級改造,增強了風電場的全過程監控、感知能力和事故過程中的緊急控制能力,未來可全面輔助業主實現對風電場的量化管理。
借助涉網系統改造,實現電網調度對風電場有功功率的自由控制,滿足電網對于“一次調頻”和高電壓穿越的相關技術標準和調度要求。
在“240小時”試運行期間,風電場機組平均可利用率超過97%,故障率同比降低90%以上,發電量同比提升接近10%,圓滿通過驗收考核。
項目的并網和成功驗收,為區域新能源場站涉網性能整改和數字化升級樹立起標桿樣本,也將為西北電網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打造電網的本質安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