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材料巨頭科思創12月13日宣布,公司與中國廣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近日簽署了多份為期多年的綠電購買協議,通過不斷提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在實現氣候中性的道路上又邁出了一大步。
根據協議,從2023年1月起,科思創每年將從中廣核新能源位于青海省冷湖鎮的風電場和光伏電站采購約3億度綠色電力,滿足其全球最大生產基地——上海一體化基地30%的電力需求。這將使科思創在中國的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約12.6萬噸,相當于6萬輛燃油車的排放量。
“科思創目標到2035年實現氣候中性,為此,公司正系統推進全球生產基地轉向使用可再生能源。”科思創首席執行官施樂文博士(Dr. Markus Steilemann)表示,“新的協議標志著這一道路上的新里程碑。同時,我們通過投資和兌現承諾,推進可再生能源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壯大。”
中國廣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齊放表示:“非常欣喜能夠為科思創這樣的領先化工企業轉向使用綠電生產貢獻力量。我們期待繼續與科思創加深合作,共同為中國的‘雙碳’目標和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科思創上海一體化基地現已部分使用綠電進行生產。僅2022年,該基地預計使用超過3億度發自中國西北地區的光伏發電。
“此次綠電協議標志著上海基地為實現凈零排放達成的又一里程碑。過去數年我們已成功提升能效并大幅減少了碳排放。未來十年,我們將聚焦綠色能源與替代性原材料的使用,向碳中和生產的目標邁進。”科思創中國區總裁雷煥麗說。
此外,根據協議,科思創廣州和佛山基地從2023年起將使用發自中廣核廣東海上風電場的電力,實現100%綠電生產。
此前在歐洲,科思創也已簽訂了一系列綠電采購協議。從2025年起,丹麥能源供應商沃旭能源將為科思創位于德國的生產基地提供海上風電,滿足其10%的電力需求。可再生能源供應商ENGIE則將為科思創比利時安特衛普生產基地提供陸上風電,覆蓋其45%的電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