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赤峰日報》報道
6月13日上午,赤峰市政府與中廣核新能源投資(深圳)有限公司、揚州吉道能源有限公司舉行簽約儀式,三方正式簽約風光制氫100萬噸綠色甲醇項目,協議投資約260億元,項目將落地巴林左旗和阿魯科爾沁旗。
赤峰市委書記萬超岐出席簽約儀式。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旺盛主持簽約儀式。中國廣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張志武,內蒙古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計文博,揚州吉道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岳鋅,赤峰市招商大使劉玉彬等企業負責人出席簽約儀式。赤峰市副市長趙志剛,中廣核新能源黨委委員、總會計師劉超,揚州吉道能源副總經理陳芳代表三方簽署合作框架協議。
據悉,該項目落地建成后,預計年產值約84億元,稅收約10億元,安排就業1000人左右,將對推動赤峰市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這一項目作為“Power to X”落地內蒙古的新舉措,有利于提高中國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平。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近期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表示,“Power to X”在新能源領域將扮演重要角色。秦海巖介紹說,“Power to X”通過以電轉氫為核心的系統,將可再生能源發電轉化為氫,再與后續化工流程相結合,生成綠色大宗化工產品,如綠氨、綠色甲烷、綠色甲醇、綠色合成燃料等。在新能源提速發展的大背景下,“Power to X”將是拓寬新能源應用場景、提高新能源利用水平的重要路徑。
到“十四五”末,“三北”地區的風電度電成本將降至0.1~0.15元/千瓦時。屆時無論是電轉氨,還是電轉甲烷、電轉甲醇,抑或電轉合成燃料,都具有良好的經濟性。此外,還可通過“東數西算”,將電力轉化為算力。在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大背景下,對數據中心的強需求及由此帶來的高能耗與碳排放,已成為數據中心面對的主要矛盾。這一情況下,將東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優化數據中心建設布局的同時,可充分利用西部豐富的綠色、便宜電力,有效緩解能耗、減排、成本方面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