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晚間,天順風能發布2023年半年度報告稱,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43.08億元、凈利潤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1.01%、128.11%。
對于業績的增長,天順風能方面表示:“報告期內,公司新增海上風電樁基業務,實現0至1的突破;陸上塔筒、葉片交付量較上年同期增加;此外,風電場并網規模、發電業務也較上年同期增加。”
天順風能從2005年成立以來,始終堅持在風電領域深耕發展,一方面不斷鞏固自身在風塔細分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另一方面在風電產業鏈內積極進行相關多元化業務布局,并逐步向新能源儲能、氫能加大研究和投入形成新能源制造、發電、應用全產業鏈閉環。
今年以來,天順風能制造板塊的重心已轉向發展空間更加廣闊的海上風電業務。2023年初,公司分別與廣東省揭陽惠來縣和陽江高新區簽約重型海工裝備的合作意向;2023年5月份,公司完成收購江蘇長風,目前已形成40萬噸/年的海工產能;8月份,公司與漳州開發區簽署了重型海工裝備項目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加強海工布局。
從業績表現來看,2023年上半年,海工類產品及葉片增長尤為亮眼。海工類產品實現營收9.52億元、同比增長100%;葉片類產品實現營收12.26億元、同比增長143.93%;風塔及相關產品實現營收13.45億元、同比增長41.19%。
有券商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報告期內,天順風能完成江蘇長風收購并表,快速切入海上風電賽道,新增產能大且布局地理位置優。目前,公司具備江蘇南通、江蘇鹽城、廣東汕尾三個海工基地,緊靠海上風電裝機大省,年有效產能60萬噸,主要產品為單樁和導管架,結構優質,屬盈利較好環節。
上述分析師認為:“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沿海各省(區)海上風電規劃量空間巨大,產能所在地需求強勁。”
目前天順風能在建產能有德國海工、通州灣二期、鹽城二期、揭陽和陽江等海工基地,漳州基地也在前期規劃準備中。天順風能方面表示:“今年公司將加快已確定產能的建設和投產,預計海上風電總產能到2025年底將超250萬噸,將進一步加強公司在國內海上風電水下基礎(單管樁、導管架)及漂浮式平臺等領域的區位優勢和產能優勢競爭地位。”
華泰證券分析師申建國認為,天順風能后續海上風電產能計劃飽滿,射陽基地將進行改建擴產,陽江、揭陽基地已完成簽約,海外德國庫克斯港基地一期有望于年底投產,助力公司全球化布局。
當前陸上風電的發展較為平緩,海上風電即將進入高速發展的階段。根據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預測,2023年至2027年全球海上風電預計將增加130GW的裝機,年均新增裝機26GW。其中,亞太地區海上風電新增裝機量合計76.8GW,預計將進入快速增長期,2022年至2025年亞太地區海上風電新增裝機量年復合增長率將超過33%。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數據,預計2023年至2035年全球海上風電新增裝機量將超450GW,年均裝機35GW,亞太和歐洲地區是新增裝機的主要區域。
“行業的高景氣帶動天順風能下游需求增長,公司主要產品陸塔、葉片和海上風電業務有望持續受益銷量高增。”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證券日報》記者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