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海上風電“第一樁”順利滾裝上船,駛向海南海上風電基地。 欽州日報記者 趙冠雄 攝
5月10日上午10時38分,由廣西本地海洋裝備企業生產制造的“國之重器”——廣西海上風電“第一樁”,在欽州港2號碼頭順利完成交付,乘船運向海南海上風電基地。
此次交付的首批海上風電單樁將用于海南CZ2海上風電示范項目。該項目是國內第一批以BIM數據為基礎,以人工智能為支撐,實現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的海上風電項目。項目建成后,可實現陸上開關站和海上升壓站零碳排放,將持續為我國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的重要指示精神,解放思想、創新求變,向海圖強、開放發展,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欽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自貿試驗區欽州港片區管委會、中馬欽州產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鐘恒欽說,首批單樁的成功制造、交付出運,表明欽州已具備大型海洋裝備制造能力,填補了廣西大型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的空白,將為廣西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新型工業化,以及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蓄勢賦能。
生產制造企業廣西文船重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聃介紹,公司承建該項目12套單樁、套籠、內平臺的制造、加工及裝船運輸工作,總物重達24000噸。其中,首批單樁第一根直徑9.1米、長108米、單體重1900噸;另一根直徑8.5米、長90.8米、單體重1500噸。
海洋工程裝備產業是廣西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點產業,位于自貿試驗區欽州港片區的產業集群效應開始逐步顯現。目前,生產制造企業已完成國內最大的風電鋼結構制造車間、單樁整樁涂裝車間等主要生產場地建設,可制造最大直徑15米、單重4000噸規格的單樁與大型超高導管架等產品,填補廣西大型海洋工程裝備生產制造產業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