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9日,人民網刊登了2010年中國風電行業10大要聞:
1、3月29日,國家能源局在京組織召開能源行業風電標準化工作會議,提出加快推進風電行業標準建設,建立和完善風電裝備標準、產品檢測和認證體系。
2、《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于4月1日起開始實施。修訂后的《可再生能源法》有兩大亮點,一是確立了可再生能源的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二是建立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財政部、能源局等政府有關部門日前紛紛表示,已在財政支持、具體細化措施方面做好準備,盡最大努力推動該法的有效實施。
3、8月31日,上海東海大橋10萬千瓦海上風電示范項目風電場全部34臺華銳風電SL3000風電機組,順利完成海上風電場項目240小時預驗收考核。
4、10月8日,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四個項目招標,總裝機容量為1000MW,全部位于江蘇,共包括濱海、射陽、東臺和大豐四個風電項目。中標以上項目的風電場運營商都是央企子公司,分別歸屬大唐集團、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國家電網公司和國電集團。而為四個風電項目提供風機的整機廠商也圈定,華銳風電拿下濱海300MW、射陽300MW兩個項目,金風科技獲得大豐200MW項目,上海電氣則獲得東臺200MW項目。
5、10月12日,國內最大的風電機組制造企業華銳風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由其自主研發、并擁有全球自主知識產權的5兆瓦風電機組正式出產,這是我國首臺5兆瓦風電機組。與此同時,6兆瓦風電機組的研發工作進展順利,將于明年上半年出產。
6、10月18日,中國政府網全文發布《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決定》指出,“十二五”期間我國將重點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七大產業,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8%左右;到2020年,這一比重將力爭達到15%左右;再經過10年左右的努力,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整體創新能力和產業發展水平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7、11月3日,中國第一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項目一期竣工。2008年4月,總規模1271萬千瓦的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建設規劃得到了國家發改委的批準,使酒泉成為中國乃至全世界規劃建設的首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
8、10月底有消息稱,國家能源局啟動了風電設備質量大調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發生的多起風電質量事件,是國家能源局此次大調查的重要原因。中國風電發展速度快,規模大,個別風機出現質量問題難以避免,在國外風電發展中也發生過多起事故,問題也不少。關鍵是要找到問題,正視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據悉,風電設備質量調查的具體工作由中國風能協會協助。
9、10月26日,“張家口壩上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二期”與“新疆哈密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東南部風區”風電機組招標會上,金風科技以3850元/千瓦、華銳風電以3983元/千瓦的報價,宣告1.5兆瓦風電機組單位千瓦造價跌破4000元。此外,上海電氣2.0兆瓦機組3899元/千瓦、東方電氣2.5兆瓦機組4036元/千瓦和明陽風電3.0兆瓦風電機組4100元/千瓦的報價,也創造了各自不同級別的最新紀錄。
10、12月6日,國家能源局等部門召開了“中國企業如何投資美國風電項目“研討會,此次研討會首次集中探討了國內風電企業出口問題。困擾風電場開發商、風電設備制造企業多年的問題得以破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