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企業的發展和成功離不開誠信。同時誠信也是一個人的做人根本。如果一個企業的領導人不能說到做到的話,那么企業的發展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一個企業的成功離不開客戶的支持,而商家和客戶的關系就如同水和舟的關系:“水能載舟,也能覆舟”。一個企業缺少資金,可以借貸;而缺少信用,卻無法借貸,只能靠自己痛改前非,慢慢恢復信用。否則,只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失敗。個別不講信用者可能得益于一時,但不可能得益于長久;可能得益于一事,但不可能得益于全部。現在的市場經濟時代也是信用經濟時代,信用經濟時代企業無法離開,也無法逃避“信用”所帶來的喜與憂。企業應主動適應信用經濟時代對企業的要求,加強對信用的管理,變被動為主動,讓“信用”真正為企業服務。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總上所述,經濟危機帶來的不僅僅是金錢上的危機,身為一個企業要想在經濟危機下提高客戶的忠誠度,就要考慮和客戶的持久合作。但是一個企業也要有利益做保障的,短期的利益有多少?要給客戶多少?我們經常聽到業務會議上抱怨,某某客戶是咱公司的大客戶,這個月的返利要給到多少多少,不然的話就不合作了。還有說客戶要我們給他個最低價,不然他們沒有利潤,不準備和我們合作了。難道他們真的不合作嗎?其實,培養一個客戶就象客戶培養一個產品一樣,他們不會輕易的放棄一個自己辛苦培養出來的產品的。同樣,廠家也不會輕易的去換掉一個客戶。深層次的問題,就是業務在和客戶打交道的過程中不了解客戶的真實目的。一旦了解了客戶的目的是在提高廠家市場運作費用降低其自己的市場投入,那么市場的主動權就在廠家手里了,因為失去你的產品他的費用值不會降低,虧本的生意客戶會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