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哪壺不開提哪壺
早年,有父子倆開了一個小茶館。知縣白老爺是一個貪財好利的主兒,經常來白吃白喝。雖然父子倆受不了,有氣,但也沒辦法。有一段時間老掌柜病了,小掌柜司爐掌壺。等老掌柜病好以后,發現縣太爺再沒來了。問其緣由,小掌柜一笑說:“我給他沏茶,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6、亂七八糟
發生在西漢時期的同姓王聯合大叛亂“七國之亂”和西晉時晉朝皇室內宮爭權奪利的“八王之亂”。給當時的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社會生活被搞得一團糟。后來人們便將這兩次叛亂聯系起來,構成了“亂七八糟”這句成語!
7、吹牛
從前宰羊時放完血,屠夫會在羊的腿上割開一個小口,把嘴湊上去使勁往里吹氣,直到羊全身都膨脹起來,用刀輕輕一拉,皮就會自己裂開。這叫吹豬或吹羊。如果誰要說可以把牛皮吹起來,那就是說大話了,因為牛皮很大,而且非常堅韌,根本吹不起來。所以“吹牛”就是說大話的代名詞!
8、替罪羊
圣經《舊約》:挪亞后有個叫亞伯拉罕的閃族人,他99歲得一子。一天,耶和華突然降臨,要他殺子以撒獻祭。以撒不知自己是祭品,跟隨父親上山,亞伯拉罕準備好一切,正將兒子放上祭壇欲動刀時,天使飛來拉住其手,不準他殺子,告訴他只是耶和華的考驗,并改用羊來做為祭品,這就是替罪羊的來歷。
9、拍馬屁
有三種說法。一說是元代蒙古人有個習慣,兩人牽馬相遇,要在對方馬屁股上拍一下,表示尊敬。二是蒙古族好騎手遇到烈性馬便拍拍馬屁股,使馬感到舒服,隨即乘勢躍身上馬,縱馬而去。三是蒙古人愛馬,如果馬肥,兩股必然隆起,所以見到駿馬,總喜歡拍著馬屁股稱贊一番。
10、不三不四
古人稱天為一、地為二。所以天地相加為三,三即成為整體的代表,比如:三部曲、三省、三思、三人行等等;而對于四則稱之“周全”,亦有稱心如意的意思,比如四大金剛、四大家、四體、四藝、四書等等。所以把“美好事物”之外的,行為不端的人統稱為“不三不四”。
11、跳槽
“跳槽”原是青樓語,在明清時代,這句話卻含有狎邪之意。最早這個詞是說妓女的。一個妓女和一個嫖客纏綿了一段之后,又發現了更有錢的主,于是丟棄舊愛,另就新歡,如同馬從一個槽換到了另外一個槽吃草,這種另攀高枝的做法被形象地稱為“跳槽”。如今“跳槽”被當成變換工作的代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