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腦袋里成天想的就是如何才能賺錢。自利的動機,總是使人對市場需求非常敏銳,他找到了別人的利益所在,就找到了自己的利益所在。
他自己懂得不多,但他知道哪些人懂,他目前需要什么。然后,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他們召集在一起。在專業上不如別人,但是在整個系統的理解和掌控上,他可能擁有很大的比較優勢。
更重要的是,有可能優秀學生還在大學里學著談戀愛、散步的時候,他們已經灰頭土臉地失敗過很多次了。當優秀學生開始滿大街為找工作而奔波的時候,過去的差等生,已經創業成功。然后,他們開始把優等生招聘進來,給他們打工。
正如并不是所有低學歷的人都可能成功一樣,學歷高的人一樣也會不成功。學歷是一種經歷,不是包票。會讀書不一定是優勢,不會讀書也不一定就是劣勢。
生活已經向我們展示過了讀大學的客觀現實:
1、很多人都可以讀大學;
2、讀大學需要4年時間,還要很多錢;
3、大學畢業后,找工作是自己的事情,沒學到知識,不是大學的責任;
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埋單。讀書是有用的,但是,讀書也有成本。不計成本,才是一種不負責任的選擇。相反,一個人可以通過自己的眼睛發現機會,可以勇敢去嘗試,在實踐中學習和成長,思考別人的需求,同時也給自己帶來利益。即使他沒有讀過大學,但他已經擁有了企業家的精神,他可以通過創造和生產出社會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從經濟社會的自然法則中,獲得巨大的財富。
決定一個人成功的關鍵很簡單:如何把自己放在一個合適的位置,并合理利用經濟的規則來創造財富。那種按部就班,習慣于占座和穩定的心態,可能并不是一個最有優勢的競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