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就是企業的生命,想要保住金字招牌,需要隔幾年‘涂一次金粉’,但是加多寶似乎因短期內金粉涂的太多而‘不耐受’。加多寶并沒有把王老吉的品牌價值轉移過來,怎么樹立品牌形象和企業行為的正向關系是至關重要的。不尊重匠人,怎么會為匠人生產的包支付奢侈品的價格呢?” 該教授稱。
轉型之問:加多寶能否成為符號?
提起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人們已經不止想起它清爽解渴的口感,更想到他們已成了“奧運”“年輕”“美國精神”的代言者。而涼茶作為中國特色的飲料,為什么卻沒能得到品牌的升華?
該教授告訴《商學院》雜志記者,在定位當中,產品類別分為功能性產品,包括藥品、水,還有形象類產品。功能性產品比較適合利益定位,比如唇膏的定位是防止干裂、保持濕潤,但口紅就不是利益性產品,品牌不能告訴消費者口紅可以“讓你的嘴唇更紅”,只能說“讓你看起來更性感”。形象類產品適合價值定位,有的產品適合利益定位也適合價值定位,其秘訣就是要把它變成一種符號。
因為競爭激烈,為了和可口可樂形成差別,百事可樂推出時就以年輕人群體做了價值定位,訴求激情和活力,通過包裝,價格,形象代言人,廣告語“新一代的選擇”等要素,將產品、價格、渠道、廣告信息這“營銷組合四要素”圍繞訴求的形象來進行營銷,日積月累就成一種超越產品功能的符號。“但是王老吉和加多寶這兩個品牌一直在混淆,定位點都是預防上火。都訴求敗火也沒關系,但一定要通過營銷四要素讓顧客感受到你的價值是真正存在的。”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