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對于我國風電基地開發建設特征,本文對基地風電出力特征和電力送出方式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議。對于出力特征的分析計算,要選用具有代表性的風電基地基礎測風塔測風數據,并根據具體情況確定風電的保證容量和有效出力。對于電力送出方式,本文在對典型送出方式的曲線表達分析基礎上,描述了“風火打捆”的風電容量確定和“風火打捆”情形的出力保證率曲線等問題。
0 引言
我國主要風能資源富集區域和電力負荷中心不重合分布的特點,決定了相當部分的風能開發利用必須走“建設大基地、融入大電網”的規模化開發以及跨區域送電的發展方式。
近幾年,我國并網風電開發項目大多屬于這樣的風電基地項目,國內現有風電基地往往由若干個集中連片的風電場組成,開發規模在百萬千瓦裝機以上,規劃規模甚至超過千萬千瓦裝機容量,這當中包括已經完成規劃的新疆哈密、甘肅酒泉、內蒙古西部、內蒙古東部、河北北部、吉林西部、江蘇沿海及山東東部等8 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
根據國家能源局組織完成的“風電接入電網和市場消納研究”[1],上述8 個風電基地2020 年規劃裝機規模約占全國重點省區總規劃裝機規模(1.6億千瓦)的80%,而其中8 個風電基地需要外送的容量約占其規劃裝機規模的53%。
以基地建設方式實現風電規模化發展,不僅有利于滿足受端電網地區的電力消費需求,同時也是帶動基地所在地區地方經濟發展、改善電網電源結構、推廣綠色電力的重要舉措,對于實現能源總體發展戰略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相比同樣快速發展的歐美國家的風電建設,大規模甚或超大規模的基地式風電集中開發是我國獨有的發展特色,亦是多種風能利用開發方式的重要方面。大規模的風電基地集中開發有著特有的技術特性和運用規律,研究并掌握這些技術特性和運用規律有助于保證風電基地建設事業的順利發展。[2]
本文擬對風電基地開發建設中有關基地出力特性和電力送出方式問題,做出一些分析與建議。
1 出力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