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海水全浸區:犧牲陽極的陰極保護作用防腐
全浸區是指常年低潮線以下直至海底的區域,根據海水深度不同分為淺海區(低潮線以下20 m-30 m 以內)、大陸架全浸區(在30m-200m 水深區)、深海區(>200 m 水深區)。三個區影響鋼結構腐蝕的因素因水深影響而不同,在淺海區海水流速較大,存在近海化學和泥沙污染,氧氣、二氧化碳處于飽和狀態,生物活躍、水溫較高,因而該區腐蝕以電化學和生物腐蝕為主,物理化學作用為次,在該區鋼的腐蝕比大氣區和潮差區的腐蝕要嚴重;在大陸架全浸區隨著水的深度加深,含氣量、水溫及水流速度均下降,生物亦減少,鋼腐蝕以電化學腐蝕為主,物理與化學作用為輔,次區域的腐蝕較淺海區輕;在深海區PH<8.2,壓力隨水的深度增加,礦物鹽溶解量下降,水流、溫度充氣均低,鋼腐蝕以電化學腐蝕和應力腐蝕為主,化學腐蝕為次。在全浸區鋼除了產生均勻腐蝕外還會產生局部腐蝕如孔蝕。
目前國內的海上風電場主要位于淺海區,如何有效防范電化學和生物腐蝕,是近期需要著重解決的問題。通常可以采用陰極保護方式防腐保護,并依據《海上風電場鋼結構防腐蝕技術標準》(NB/T 31006 - 2011),對海上風電場鋼結構的腐蝕狀況及防腐蝕效果的定期巡視檢查和定期檢測加以解決。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在塔筒內配備鹽霧過濾/ 除濕系統,提升塔筒防腐能力。
2 海上風電設備防腐涂層系統的性能測試要求
目前國內常用的耐腐蝕性能檢測是中性鹽霧試驗,依據標準是ASTM B117,GB-1771(1991)等。但是鹽霧實驗屬于靜態實驗,它只能定性的給出在連續鹽霧條件下的腐蝕速率大小,但是并沒有考慮涂料暴露于實際工況環境中的紫外線照射、干濕交替、溫度變化等多種情況。眾多國外學者驗證,鹽霧試驗與材料在實際環境中服役的實驗結果有很大差異。
海上風電設備所面臨的腐蝕環境與海洋石油平臺非常類似,因此海洋石油平臺對于防腐涂料的測試標準和要求“NORSOK M-501”,對于海上風電的防腐同樣具有良好的借鑒作用。NORSOK M-501(第五版)采用ISO 20340動態循環腐蝕實驗標準來對C5-M 環境下的涂層系統進行性能測試。ISO 20340 的動態循環腐蝕實驗考慮了溫度的波動、紫外線照射,高鹽度潮濕環境以及干濕交替,是目前全球最嚴格的防腐涂層性能測試方法及標準。該實驗方法總共25 個周期、4200 小時,每個周期包括:72 小時紫外線的照射/ 干濕交替的動態循環實驗條件、72 小時鹽霧實驗、24 小時-20 ℃的冰凍實驗。更適用于海上風電塔筒防腐涂層的性能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