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測算,終端能源結構中電氣化比例要從現在的22%提高到60%,也就是說,2050年60%的能源利用形式是用電。
電動汽車將會發揮重要作用。我們現在的汽車保有量是1億輛左右,到2050年行業協會預測中國將有5億多輛的汽車保有量,其中80%也就是4億輛電動車要用電,我們預測依靠電氣化水平的提高和電動汽車的大發展,48億噸終端用能的需求量將降到32億噸的需求量。
我們現在任務很簡單了,我只要能供應出這32億噸的終端用能,而且是用高比例的太陽能和風電,那么我們的經濟夢和藍天夢就都可以實現。
再回溯一下,32億噸終端能源需求量中,電力供應占到60%,也就是電力需要提供大概19億噸標準煤的電,其中直接用化石能源大概在9億噸左右,這個時候的排放水平和上世紀1980年末到1990年的排放水平相當,再加上技術進步,我想大家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我們的藍天沒有任何問題。
到時非化石能源的高比例高在哪兒?我們預測在2050年風電裝機在20到24億千瓦,太陽能裝機在26億千瓦左右。
這么高比例的風電和太陽能可能會讓人擔心,因為大家覺得風電、太陽能是波動性的,是垃圾電但是,大家不要忘了未來我們是一個什么樣的時代,是信息化的時代,風電、太陽能將和智能電網、信息技術相互融合與調發展,將使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情景得以實現。包括電動汽車,也會參與電力系統的穩定。以北京為例,目前汽車保有量不到600萬輛,到2030年,如果汽車保有量在1000萬輛,其中如果有50%是電動汽車,這些電動汽車就可以保證我們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
當然這里有一個前提,我們一定要有一個完善的電力交易市場。我買了電動汽車就是一個儲能裝置,電網在調用我這個儲能裝置的時候還要付我錢,我們要有調峰調頻,不同電力產品都要有不同的價格,只要有一個完善的電力市場,我說的這個大家可能現在認為是童話也好神話也好,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個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