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結語
中國風電開發熱點轉向并網條件較好的低風速地區,主要原因是近幾年來北方一些風電裝機集中區域自身消化以及向外輸送能力有限,出現“棄風限電”現象,當地一些大型風電基地建設不得不放緩,“先找市場”成為上馬新的風電項目的前提。
低風速區一般電網系統完善,當地電力消納能力強。可以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據介紹,低風速地區是指年平均風速低于6m/s 的地區,此類地區占中國國土面積的六成以上,資源相對豐富,開發前景看好。
在技術支撐方面,近半年來,中國風電設備制造企業先后推出了多種低風速風電機組,其中表現優異者可使年平均風速僅有5.2m/s 的超低風速地區具備風能開發價值。
近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陸上風電標桿上網電價調整結果,將第Ⅰ類、Ⅱ類、Ⅲ類資源區標桿上網電價每千瓦時降低0.02 元,調整后標桿上網電價分別為0.49 元/ 千瓦、0.52元/ 千瓦、0.56 元/ 千瓦。第IV 類資源區(低風速區)風電標桿上網電價維持現行的0.61 元/ 千瓦。這說明國家鼓勵在低風速區建設分散式風電場,低風速區風電場建設在今后一段時期內將有可觀的進展。
低風速地區一般地表植被覆蓋較好,風電場建設前需要精心設計,盡量減少開挖面積,認真做好環境評估。風電場建成后,需要風電場業主盡快進行生態恢復,盡可能保護原有的環境風貌。以取得良好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否則,粗放式設計與開發,不注意環境保護和生態恢復,將得不償失,給子孫后代留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