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強副總經理認為,數字化設計會推動設計院逐步實現諸多轉變。第一是在方法論上,從分解還原轉變為系統集成,信息技術使設計師有了把握整個系統的可能性;第二是語言環境,從模擬量的傳輸轉變為數字量的傳輸;第三是使用的工具,從模仿轉換為智能,智能的工具為設計院所帶來了業務、企業和員工再造,通過信息化,設計院所的核心業務大約減少了50%的管理流程,同時替代或固化了一些流程;第四就是人,姚總非常形象的表示,90年代后出生的人是數字時代的原住民,90年代以前的人是數字時代的移民,作為移民,如何盡快適應數字時代的挑戰,也是目前設計師需要面對的課題。
除了帶來內部改變外,數字化設計也是市場變化的需要。吳剛介紹說,從2001年國務院發了101號文推動設計院進行全面體制改革后,大的行業設計院逐步向工程公司轉型,業務上力爭做總承包(EPC)。這就要求設計院所改革設計方式,考慮項目的全生命周期。從設計開始,就要考慮到采購、建造、運營、維修最后到項目報廢。吳剛舉例說,精細化設計能夠帶來增值效益,比如方便精準地提取導線、電纜等物資采購數據,從而控制預算和降低采購成本,提升設計院所的競爭力。吳剛認為,隨著工程的進展,設計上的損失是會放大的。精確設計、精確建造,最后才能經濟可靠的運營。好的設計同時能使項目生命周期最長,經濟效益最好。而數字化設計,則能夠較好的為項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控制提供量化支撐。在本次大會上,中南院的江夏變電站項目獲得了Bentley創新獎決賽入圍項目。其獲獎的原因之一就是創新性的運用Bentley Substation三維設計,通過減少安全凈距的手段成功實現了城區變電站節省站區占地面積的商業目標。
Bentley大中華區總經理劉德盛介紹說,Bentley的電力解決方案,強項在設計,但同時在資產管理、配置管理和施工管理上也非常具有價值。拿控制系統設計工具Promis.e來說,作為承載軟件,promis.e以數據庫為核心。其數據庫結構覆蓋整個設計范圍,包括圖形符號庫、設備型號庫和邏輯關系庫(校驗數據庫)。校驗數據庫使協同作業成為可能,同時在數字化移交中通過校驗數據庫中存儲的所有的具有邏輯關聯的設計數據,使想要的數據都變為可能,比如設備的編碼、設備運行周期、維修周期等。而一整套具有邏輯關系的數據庫將在運營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通過保證數據模型和物理模型的時刻匹配,為數字化電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陳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