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太陽光電轉換技術中太陽電池的生產和光伏發電系統的應用水平不斷提高。在我國已能商品化生產的單晶硅、非晶硅太陽電池的效率分別為12~13%和4~6%,多晶硅太陽電池也有少量的中試生產,效率為10~12%。目前,太陽電池已經不再局限于作為小功率電源使用,已擴展到通信、交通、石油、農村電氣化以及民用等各個不同的應用領域,每年的市場增長率高于20%。截止到1998年底,累計用量已經超過13兆瓦。1998年我國太陽電池的生產能力為4.5兆瓦,實際生產為2.1兆瓦。每峰瓦的光電系統價格在80~100元,發電成本在2.5元/千瓦時以上。到2015年,估計生產成本將下降50%,從而為太陽光伏發電系統大規模應用創造良好的市場前景。
(3)并網風電技術發展迅速,但需加速設備國產化進程。1990年至1998年,我國風電場發展迅猛,年均增長率超過60%。截至1998年底,全國總共已建有19個風電場,總裝機容量達到22.4萬千瓦。世界上一些國家風力發電成本已下降到約5美分/千瓦時左右,但我國風力發電成本仍然較高,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大型風力發電機組幾乎都是引進的。并網風電發展的關鍵是要解決設備國產化和機制問題。
我國小型風力發電技術已經比較成熟。我國能夠自行研制和開發容量從100瓦到10千瓦共約10個風力發電機組品種,累計保有量超過了1.7萬千瓦。與國外同類型機組相比,具有啟動風速低、低速發電性好、限速可靠、運行平穩等優點,而且成本低,價格便宜。但在外觀質量、葉片材料的應用和制作工藝水平上以及在較大容量的離網型機組的生產制造技術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小型風力發電以及風/光、風/柴等互補供電技術的主要市場在于它能夠為我國廣大無電和缺少常規能源的地區解決生活和生產用電。
(4)我國已建立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地熱勘探技術和評價方法,具備了大規模開發地熱的能力,并朝著專業化、規范化方向發展。豐富的地熱資源為地熱開發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低溫地熱的開發利用已經進行了城鎮供熱和綜合利用等多方面的試點示范,技術基本成熟,地熱利用設備和監測儀器基本能夠實現專業化成套生產。到1998年供暖面積已達800多萬平方米。當前需要進一步開拓市場,尤其是熱礦水醫療保健和旅游產業等低溫地熱利用市場。地熱發電技術已具有一定的商業化運行基礎。
(5)我國生物質能轉換技術發展方向是改進和完善大中型沼氣工程技術和生物質氣化供氣技術。以厭氧消化為核心技術、以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為目的大中型沼氣工程已成為處理、利用禽畜糞便和工業有機廢水最為有效的手段之一。到1998年,全國共建成和營運的工業廢水和禽畜糞便沼氣工程分別有200和540多個,年生產沼氣分別達到3.2億和0.6億立方米。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沼氣工程厭氧消化成套技術已日趨成熟,在某些方面已居國際領先水平,可根據原料特性的差異,進行沼氣工程全套設計和施工,而且投資相對較小,運行費用較低。秸稈氣化集中供氣、發電技術主要用于解決農作物秸稈的資源化利用。技術的關鍵是氣化爐、凈化系統及發電設備系統。我國在熱解氣化技術方面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目前全國已有160多個鄉村級秸稈氣化集中供氣示范工程正處于營運中。集中供氣的主要問題是氣化爐生產的燃氣中可燃氣成分較少、熱值低、焦油含量偏高等。雖然目前秸稈氣化的燃氣主要用于民用炊事,但從發展方向看,更
有效的選擇是用于發電,為農村提供分散的、更潔凈和方便的終端能源。生物質能氣化發電技術和設備在我國已經得到了開發和示范應用。推廣秸稈氣化集中供氣、發電技術,不僅能有效緩解農村地區高品位商品能源短缺問題,而且有利于實現秸稈全面禁燒和綜合利用,對促進農村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秸稈氣化、發電技術在我國具有良好的、巨大的市場潛力,關鍵是要提高和完善技術以達到成熟實用和可靠的要求。
(6)加快其它初具發展前景的技術的研究開發,促進其科技成果盡快產業化,如燃料電池技術、溫差能源利用技術、廢棄物發電、燃料制造及熱利用技術、生物質液化(酒精發酵)技術、新型地熱利用技術、海洋能發電技術等。這些技術基本上還處于實驗探索和研究階段,需要進一步加大研究開發力度,開展技術攻關,建立中試基地,逐步解決實際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三、發展目標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目標是:加速技術和產品的推廣應用;增強我國設備制造和生產能力;建立產業化配套服務體系;健全法規和機制,實現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商業化發展。到201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年開發量達到4300萬噸標準煤,占我國當時能源消費總量的2%[](如果包括小水電,則將達到3.6%);其產業將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個新興行業,拉動機械、電子、化工、材料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對減輕大氣污染、改善大氣環境質量作用明顯,將減少3000多萬噸碳的溫室氣體及200多萬噸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提供近50萬個就業崗位,為500多萬戶邊遠地區農牧民(約2500多萬人口)解決無電問題。
為確保上述目標的實現,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規劃分以下幾個階段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