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互聯網管理光伏電站?
2015年6月,孫捷給記者展示了阿波羅光伏云平臺的界面。阿波羅光伏云平臺,這是遠景在去年下半年打造的針對光伏電站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能源互聯網平臺。
身在光伏產業鏈的任何一個環節,你都可以使用“阿波羅”云平臺,通過手機app或其他互聯網終端來管理你的光伏電站。從電站采集的數據通過自設定的分析邏輯開展自分析,對于數據異常情況,阿波羅光伏云平臺會主動推送報警,提醒后臺監控運行人員著重關注,極大降低了后臺監控運行人員的工作強度,故障發現的及時率得到有效提升。
在一個光伏電站,某天下午,管理人員通過阿波羅平臺手機端發現,該場站內一大半的逆變器輸出功率出現異常,在逆變器功率本應最高的中午時段,平臺顯示功率反而出現下降。但是在中午過后,功率曲線又恢復正常了。
通過阿波羅平臺,技術人員第一時間來到現場對及機器進行檢測,發現故障原因是特定時段的過電壓保護導致了機器頻繁啟停機,于是技術人員對保護電壓進行了調整,讓機組很快恢復了正常,挽回了發電量損失。
這就是阿波羅平臺的一個日常管理片段。在光伏電站的運維中,“阿波羅”這個管家會實時告訴你電站各個設備所處的狀態,并進行設備未來變化的預測。它不僅為檢測狀態提出建議、預警,還會基于設備和天氣的狀況,進行成本最優化分析,提醒主人何時該清洗設備了。不僅如此,阿波羅管家還會對電站人員、物料、工單、設備臺賬等進行管理,讓運維工作變得正規且有記錄可循。
這些都是阿波羅平臺的典型操作,而且都是在物聯網、大數據和云平臺的基礎上完成的,可以實現光伏電站的遠程實時監控和管理。
這些功能看起來充滿了現代科技的神奇感,但都是通過一個個具體的工程信息技術來實現的。阿波羅光伏云平臺實現了全方位的數據采集,除逆變器數據外,還從氣象站、匯流箱、直流柜、電表,甚至直接從組串、組件上采集數據,進而形成一套具備多樣性的數據。阿波羅平臺實時監控系統通過秒級數據采集,實時呈現電站發電量以及氣象儀、逆變器、匯流箱、直流柜、電表等核心單元工作情況,同時對電站實際發電量做提前預判。平臺提出了理論PR(PerformanceRatio)和能量利用率EBA(EnergybasedAvailability)的概念,并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用戶可以借此判斷光伏電站應發電量,以及導致無法正常發電的原因。
阿波羅云平臺上具備諸多功能,比如,電站的規劃和設計、建設和驗收、接入和監控、運維及資產管理、資產評估及交易等,遠景從針對已建電站的監控和運維管理,逐漸將互聯網實踐應用到了光伏電站前期的資源評估、風險評估以及后期的資產后評估,成為一個全產業鏈的管理者。
在接入大量項目運行數據之后,“阿波羅”光伏云平臺還為客戶提供電站資產后評估服務,進行電站績效的對標、電站健康度體檢、以及損失電量分析等工作。這時候遠景強大的大數據分析能力就顯現出競爭對手所沒有的優勢。阿波羅基于神經網絡算法的機器學習專利技術,自動尋找可信數據訓練集,通過大數據挖掘計算場站及設備的實際應發電量,即使輻照儀存在一定誤差,仍然可以用來計算該場站的EBA并進行發電量損失分析、指導運維,準確率達到95%以上。
目前,通過能源互聯網,遠景能源風電預測的準確率已經達到±7%,而目前業內標準的準確率為±15%。孫捷表示,光伏相比風能更加容易預測,遠景希望做到±5%。“我們的目的就是通過數據把電站全生命周期管理風險暴露出來并使其可控,用軟件及大數據技術來精確計算及量化電站當下及遠期的收益,這樣能讓資本以較低的成本進入光伏行業,促進整個市場的理性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