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發展非化石能源為主要內容的能源轉型是當今世界的大趨勢,對中國而言,推動能源轉型發展,既是順應世界潮流的大勢所趨,也是中國自身發展轉型、實現可持續和綠色低碳的內在要求。
“十二五”以來,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非化石能源,特別是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截至2015年底,中國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均居世界首位,裝備制造技術和能力也達到了較高水平;風電整機制造業的領軍企業已具備自主研發能力,并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光伏電池的制造技術和轉換效率也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風電和光伏發電裝備均已形成了具有國際競爭力、完整的產業鏈……
在探討這些舉世矚目成績的同時,也必須直面新能源產業發展所面臨的困難和矛盾。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棄風棄光的問題比較突出,二是財政補貼資金缺口較大。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累計達到550億元,原有的補貼模式難以為繼。對此,各個方面反應強烈,坦誠地講,決策部門面臨著極大的壓力,關于產業發展未來的制度安排和政策選擇遇到了現實的挑戰。
我們高度重視這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在健全制度保障和完善政策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從今年春節前到7月份,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連續出臺了十多個文件,當然這些文件的落實和見效還需要一個過程。但是,棄風棄光問題目前仍有加大趨勢,補貼資金的缺口仍在擴大。除了在制度政策方面的努力,我們在技術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和探索,包括多能互補、光伏供熱、風電制熱、風電制氫、微電網的建設等,但這些問題仍然沒有得到緩解。
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到了一個關鍵時期,政府決策的管理部門、企業家、科技工作者都必須攜手應對這些發展中的難題和成長中的煩惱,下一步我們應該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個革命”和“一個合作”的能源發展戰略思想,堅持五大發展理念,在強化制度約束、繼續完善政策措施、實施投資預警等措施的同時,做出一些調整。
首先要創新機制,更多地利用和發揮市場的作用。在資源配置上,要嚴格通過市場與競爭機制來優化資源配置。前不久我們啟動了通過市場進行競爭性配置光伏資源開發,現在看來這是一個很好的嘗試。下一步還將繼續完善相關政策,并拓寬應用領域,在保障已建項目最低發電小時數的前提下,推動其它電量通過市場競價來實現全額消納。我們也在研究制定可再生能源電力綠色證書交易制度,并逐步調整現有的補貼模式,即要把目前的固定電價逐步轉變為定額補貼。
其次,要加快技術進步,不斷提升新能源的經濟性和競爭力。
能源不僅是發展經濟的重要基礎,其本身也是經濟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必須要講投入,講產出,講成本,也要講效益。新能源取代傳統能源,最終是要靠經濟性和競爭力,而不能成為溫室的花朵,始終需要靠政策的支持,這很難持續。事實上,現在新能源發電成本下降的趨勢非常明顯。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6月15日發布的報告預測,由于經濟規模的擴大、產業鏈上的競爭和技術的不斷改進,光伏、光熱、陸上和海上風電的成本將大幅下降,太陽能光伏的全球平均度電成本2025年將比2015年下降接近60%,從13美分/千瓦時降到5.5美分/千瓦時;槽式聚光光熱發電的成本將下降37%,從17美分/千瓦時降至11美分/千瓦時;塔式光熱發電成本將下降44%,從17美分/千瓦時降至9美分/千瓦時;陸上風電供電成本將下降26%,從7美分/千瓦時降到5美分/千瓦時;海上風電供電成本將下降35%,從18美分/千瓦時降到12美分/千瓦時。我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已經為降低全球新能源開發利用成本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在各位科技工作者和企業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新能源發電成本降低,以及實現平價上網的速度和進程,肯定會大大地加快和縮短。
同時,繼續積極開展各種示范與探索。甘肅省提出要創建新能源利用示范區,這對推動能源的生產和消費革命是一個重要探索,是穩增長調結構的重要抓手,將為實現高比例和高效益的新能源消納積累經驗,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雖然甘肅省所提出的方案還需要在經過一些必要的程序后才能最終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將積極支持甘肅建設新能源利用示范區。我們也將繼續開展其他地區各種類型的示范。
此外,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要面向世界,要向各國學習和借鑒。比如,德國可再生能源法案的改革,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啟示,我們將認真地研究和借鑒,以破除現在遇到的困難。中國將繼續加強與重要國際組織以及國家間的政策對話和技術合作,共享中國在可再生能源應用領域的政策規劃和技術開發經驗,加強可再生能源產業的融合,為世界各國發展新能源提供能力建設、政策規劃和技術支持。同時,也歡迎世界各國企業參與中國的新能源開發建設,共同推動新能源成本的快速下降以及能源變革和轉型發展。
(作者系國家能源局副局長,本文根據其在第七屆中國(甘肅)國際新能源博覽會上的講話整理,標題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