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獨特視角深度剖析中國風電設備制造企業的十種危機
2009-11-12
來源:濰坊瑞其能電氣有限公司
瀏覽數:4468
當前1/3的風機在曬太陽,因為并網問題沒有解決。風機制造行業進入門檻低,70多家整機制造企業80%都是簡單的組裝廠。從上游的零部件企業買入葉片、發電機、齒輪箱等,組裝出售,各種規格都有,為并網造成困難。幾個月前某風機制造企業新裝的風機從空中摔落損毀,魚龍混雜的市場該到整頓洗禮的時候了。
——訪濰坊瑞其能電氣有限公司總裁張其智先生

濰坊瑞其能電氣有限公司總裁張其智先生
“跑馬圈地”、“重復建設”、“產能過剩”、“洗牌即在”......
近段時間這些詞語不時充斥在我們耳邊,風電產業“一路狂奔”,完全可以以“一日行萬里”來形容。商業的一個最基本邏輯就是,投資風電場,獲得回報,再刺激對風電設備的巨大需求。而現在的風電行業是,投資風電場,沒有回報甚至賠錢,但還是有人投資,而對風電設備的巨大需求也就存在。市場在機會在,機會在競爭在,競爭在就無從逃避“大浪淘沙,適者生存”的自然規律。
當前1/3的風機在曬太陽,因為并網問題沒有解決。風機制造行業進入門檻低,70多家整機制造企業80%都是簡單的組裝廠。從上游的零部件企業買入葉片、發電機、齒輪箱等,組裝出售,各種規格都有,為并網造成困難。幾個月前某風機制造企業新裝的風機從空中摔落損毀,魚龍混雜的市場該到整頓洗禮的時候了。
政策越來越規范,標準出臺的需求越來越緊迫,競爭越來越激烈,度過爆發性增長的黃金歲月,后“黃金時代”的風電產業將會如何正常發展?什么樣的企業具備什么樣的核心技術才是這個產業中的“適者”?諸多的風電設備企業如何規避這次風雨的洗禮,不被淘汰出局?我們帶著疑問有幸采訪到濰坊瑞其能電氣有限公司總裁張其智先生,聽聽他對目前這一市場狀況的見解和觀點。
《中國風電資訊》您好,張總!首先請對瑞其能的整體情況簡單介紹。
張總:濰坊瑞其能電氣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由德國、瑞士和中國三方企業共同合資興建。公司計劃投資4億歐元,其中一期投資6億元人民幣,占地面積20億平方米,目前已經建成2萬平方米現代化生產車間,在建8萬平方米車間。公司的發展目標是建成世界級骨干風電設備制造企業,公司主導產品永磁直驅風力發電機組擁有9項專利技術,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公司將利用合資企業既有強大的機電一體化重大裝備制造優勢,充分發揮德國研發團隊領先國際的技術開發能力,生產中國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的風力發電設備,將“中國創造”奉獻給國內外廣大客戶。德國和瑞士投資方具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強大的專家團隊,中方濰坊中云集團是已有二十余年涉足風力發電機研發制造的重大機電一體化裝備研究制造歷史的現代化民營科技企業。公司占地面積44萬平方米,目前擁有三個生產基地和一處科研基地。中方公司于一九九八年通過了ISO9001質量體系和CE認證,能向客戶提供從產品開發設計,生產制造到售后服務的全程質量保證。公司獲得了中華全國總工會頒發的全國五一勞動獎,先后被列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擁有中國馳名商標、公司還被授予山東省十佳民營高新技術企業、山東省先進民營企業、中國專利山東明星企業、山東省AAA級信用企業、山東省守合同重信用企業等榮譽和稱號。
《中國風電資訊》對于目前的風電市場的現狀和所面臨的問題請您談談個人的看法。
張總:業內眾所周知,目前由于國家政策的支持力度較大和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增長的刺激,導致國內風力發電設備制造廠家一哄而上,造成目前這種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混亂現狀,而由此產生的質量不過硬,效率低下,低水平重復建設等一系列問題便不可避免的擺在人們面前。我個人認為,國內的風機廠家要想進入市場并且健康發展,就必須要保持冷靜的頭腦和科學專業的態度,不要跟風,要掌握自己的核心技術,穩扎穩打地走好每一步,從而規避風險,促使我們國家的風電事業能健康發展,而不要掉以輕心,盲目跟風。
《中國風電資訊》依您看,這次“淘沙”,大概會有多少企業出局?如何才能避免這次危機?
- 閱讀上文 >> 寧建言:圈海應慎重風電可下海
- 閱讀下文 >> 世界可再生能源委員會主席沃爾夫岡?帕爾茨博士訪談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