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海上風電規劃拉開帷幕―專訪國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
2009-03-14
來源:《中國投資》
瀏覽數:4357
2009年1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表示,國家有關部門將對海上風電的規劃和建設工作進行部署。目前,
2009年1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表示,國家有關部門將對海上風電的規劃和建設工作進行部署。目前,該工作已經正式開展。
經過10多年的發展,世界海上風電技術日趨成熟,已經進入大規模開發階段。而中國還處于起步階段,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一方面,中國擁有十分豐富的近海風資源。有數據顯示,我國近海10米水深的風能資源約1億千瓦,近海20米水深的風能資源約3億千瓦,近海30米水深的風能資源約4.9億千瓦。另一方面,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能源緊缺,開發豐富的海上風能資源將有效改善能源供應情況。因此,開發海上風電已經成為我國能源戰略的一個重要內容。
今年3月,上海東海大橋海上風電項目將完成3臺樣機的組裝。這是我國第一個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核準并列為示范項目的大型海上風電項目,于2008年動工建設,總投資23.6億元。該項目拉開了中國海上風電開發的帷幕。
國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表示,國家能源局還將新規劃2-3個海上風電示范項目,選取幾家積極性高、實力強的企業進行開發,這些項目將與上海項目一起,承擔為國家進行海上風電政策建設提供實踐依據的任務。
事實上,我國尚缺乏海上風電建設經驗,海上風能資源測量與評估以及海上風電機組國產化剛剛起步,海上風電建設技術規范體系也亟需建立。隨著此次海上風電規劃的推動,海上風電的開發將邁入示范階段,相關管理規范也將逐步建立。
對此,史立山表示,此次規劃的制定,仍然是海上風電從理論走向實踐的階段,并不意味著中國進入了海上風電時代,由于技術仍處于探索階段,大規模進行海上風電開發還不現實。
意在摸索經驗
《中國投資》:請問國家此時開始制定海上風電規劃和建設部署的背景是什么?有何重大意義和現實因素?
史立山:海上項目和陸地項目比較,在風力資源、土地、生態等方面有很大優勢。隨著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海上風電在未來大有發展前途。國際上尤其是歐洲,海上風電已經得到了非常足夠的重視,甚至成為歐洲國家未來發展風電的主要方向。
根據有關部門評估,我國近海海域風電裝機容量可達1億至2億千瓦,東部沿海特別是江蘇等沿海灘涂及近海具有開發風電非常好的條件。而且,這么豐富的資源正好處于我國電力負荷主要區域,這些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能源資源緊缺,海上風電是當地重要的資源優勢,進行海上風電規劃和開發部署,對于推動我國風電發展,緩解沿海地區用電緊張局面,有效應對氣候變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閱讀上文 >> 肖北平:荊州市巨鯨傳動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
- 閱讀下文 >> 施鵬飛:30年風電 離網走向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