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投資》:有專家表示,大規模的風電對電網的沖擊會更大。海上風電的特點就是風量大,在國外如丹麥,很多風電項目包括海上風電都是分布式能源的形式,而我國大多是規模化的,這是為什么?
史立山:風能的自身特性導致風電具有波動性、間歇性和不規則性,采取分布式風電場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這一矛盾。不過,各個國家在選擇發展方式時大多是根據自身條件因地制宜的,比如丹麥,它是個非常小的國家,到處都是均勻的市場,因此可以分散地建設項目,這是適合他們自身條件的。但是這種模式對于我們而言沒有什么可以借鑒的。
中國必須要搞大規模的風電項目。因為我們的市場和資源分布是不均勻的,市場相對集中在東部沿海或者省會城市,而資源都在與負荷中心相距至少幾百公里以外的地方,如果都是小規模地開發風電,當地電力系統能容納的部分,只能滿足當地市場的需求。而我們的資源很豐富,再想發展,就要連接到大電網上。
此外,建設電網還有一個經濟性的問題,必須成規模以后才能建設電網。當然成規模后,就有一個博弈,規模大了對電網的影響大,這是客觀的,但是負荷大了,適應和補償能力也強了。選擇大規模發展風電,既有市場的因素,也有規模輸出的問題。
不過,我們當前的海上風電示范項目,規模比較小,只有幾萬千瓦,不像陸上風電都是幾十、幾百萬千瓦,這也是因為大規模開發的技術不成熟,如果以后要大規模開發海上風電,還要進行經驗總結以后才可以實施。
投資不可盲目跟風
《中國投資》:當前我國海上風電開發的準備工作進行得怎樣了?有哪些重點項目?
史立山:當前海上風電試點還是先從灘涂開始,主要在江蘇省,因為江蘇開發海上風電的自然條件非常好。
上海東海大橋正在建設海上風場,已經探索了兩年,目前,大連華銳的3兆瓦設備已經生產出來了,施工方面已經有了一套方案,但是設備用起來是不是夠好,這個工程是不是以后能成為一個讓大家效仿的工程,還需要實踐的檢驗,任何東西都是這樣。
海上風電目前還處在研究和論證階段,不是馬上就可以做的。當然有些企業已經在做前期工作,當前重點是做好示范項目工作,如已經有很多企業在測風,現在是誰有條件誰去測,政府還沒有投入資金去做這件事情,主要是發揮市場的作用。
《中國投資》:此次海上風電部署,引起不少開發企業的興趣,會不會有一些政策來保證投資企業的投資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