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的風電大國,但是風電機組(并網型)的出口只占極小比例,而這種出口對于提升中國風電產業發展水平、釋放產能、避免單純的價格競爭、提升企業盈利水平等都有巨大意義,風電機組出口將是促進中國風電產業升級的催化劑,國際風電市場也將是造就一流風電企業的大熔爐。
中國風電機組出口問題的提出
(一)中國風電產業的高速增長
中國的風力發電(并網型)近些年保持了非常強勁的增長,成為世界風電產業的佼佼者。從2004年開始,中國風電市場開始飛速發展,每年的增長速度都接近或者超過100%,直到2010年,中國全年風力發電新增裝機達16GW,累計裝機容量達到41.8GW,首次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參見全球風能理事會的統計)。在過去的四年間,中國裝機容量增加了3倍多,從2009年的25.8GW到2013年底的91.4GW,使中國保持在全球累計風電裝機容量方面的領先地位。2013年中國風電繼續保持全球第一的地位。
(二)風電機組出口比例很小
中國風電裝機傲視全球,但出口量卻形成了巨大反差。以2012年為例,據中國風能協會統計,2012年是中國風電機組出口取得突破的一年,但全國也僅有7家制造商實現出口,總計430.45MW。截至2012年底,中國已出口的風電機組共計407臺,總容量700.15MW。2012年出口量僅僅占據中國新增容量的3%(包含三一電氣對美國的全部發運數量),累計出口量只占據中國累計裝機的0.9%。就制造商來看,截止2012年,為數不多的實現出口的制造商中,出口占其總裝機量達到10%的只有三一電氣一家(包含其對美國的全部發運數量),華創接近4%,其余全部在2%以下,其中很多家出口臺數也只是個位數。2013年中國出口風電機組692.35MW,增長幅度較大,但比例依然很少,新增出口占當年新增裝機的4.3%,累計出口占累計裝機的1.5%,其中大部分出自兩家企業,金風科技一家就占45.2%,華銳占24.8%,其他企業出口總和只占不到30%。
風電機組出口的戰略意義
(一)提升中國風電產業發展水平
中國風電產業的發展速度驚人,在數量方面已經無可匹敵,但在質量方面顯然還有待提升。數量的增長非常重要,但只是第一步。國家在設法提升產業水平,風電企業也在做出各種努力,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截至目前,中國在風電機組的質量水平、企業的管理水平、行業的技術水平、技術規范的完備程度、產業鏈的整體素質,企業的研發創新能力和產業長期健康發展的能力等等方面都與國際先進水平有著較大差距,畢竟我們的風電產業起步晚了20年。如果從離網型、小型風電機組的發展開始算,我們的風電起步則比西方晚了近一個世紀,就是說西方在做并網型風電之前,已經做了長期的探索和積累。數量上可以有爆發式的增長,但質量上離不開點點滴滴的長期積累。
隨著全球范圍內環保和減排觀念日漸深入人心,風力發電將在世界各國普遍地迎來高速發展。中國風電產業真正走出國門之后,面臨的將是全新的環境和更為嚴苛的要求。面對海外市場的足夠誘惑和國際競爭的巨大壓力,企業不進則退。走出去,意味著更加殘酷的競爭,但優勝劣汰之后迎來的,將是中國風電產業發展水平的大幅提升。
實際上,中國作為當代全球制造業的重要基地,風電機組的制造規模、質量水平、成本控制等各方面都有必要也有條件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