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導讀:我國棄風限電現象集中于“三北地區”,其中蒙東是重災區之一,而蒙東地區棄風最嚴重、最能反映典型問題的莫過于呼倫貝爾。如今2014年已過,業界高度關注的棄風問題是否有所緩解?《中國能源報》記者日前帶著這個問題實地探訪呼倫貝爾,試圖以點帶面,探究新常態下棄風問題的最新變化,以及可能的解決之道。
我國棄風限電現象集中于“三北地區”,其中蒙東是重災區之一,而蒙東地區棄風最嚴重、最能反映典型問題的莫過于呼倫貝爾。去年4月,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做好2014年風電并網消納工作的通知》,關于內蒙古的表述中亦特別提出呼倫貝爾,要求“在保障風電利用小時數不下降的基礎上,重點解決興安盟和呼倫貝爾市的風電并網運行困難”。如今2014年已過,業界高度關注的棄風問題是否有所緩解?《中國能源報》記者日前帶著這個問題實地探訪呼倫貝爾,試圖以點帶面,探究新常態下棄風問題的最新變化,以及可能的解決之道。
“棄風如棄油”
內蒙古擁有無與倫比的風電開發條件,在國家能源局規劃的“十二五”九大風電基地中,內蒙古獨占兩個——蒙西和蒙東。2011年初,內蒙古全區風電裝機突破1000萬千瓦,成為全國首個風電并網裝機突破千萬千瓦的省份,一時風光無限。但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棄風從零星現象開始高速擴散,成為行業頑疾。
記者驅車穿行于呼倫貝爾市下轄的海拉爾、滿洲里、牙克石三地時,看見路旁的多座風電場在風力強勁的冬日無一滿發,目測停轉的風機占五成以上。在隨后的走訪中,記者發現實際情況確如所見,當地風電開發商,如華能、龍源、大唐、國華等旗下風場2014年利用小時數基本都在1000小時左右徘徊,最低不足950小時,最高限電比例高達55%。
整個呼倫貝爾地區的風電發展形勢同樣不樂觀。蒙東電網提供的數據顯示,呼倫貝爾地區風電總裝機容量71.27萬千瓦,2014年全區預計平均利用小時為1085小時,同比下降267小時。在此背景下,全線虧損基本已成必然。
“嚴重棄風限電之下,我們一座風場的虧損額就接近兩千萬元。”一家國字頭風電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就是過苦日子,我們做的減虧方案都是以三年為單位的。說直白點,就像曾經的光伏制造業,大家都在熬,看誰能熬過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