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政策調整層面來看,根據系統規劃和生產模擬等定量計算所揭示的內在規律,補充修改完善可再生能源政策、常規電源與電網輔助服務政策及定價機制等促進可再生能源并網和高效消納的政策。不但要考慮可再生能源本身成本的合理回收,而且要彌補由于可再生能源并網和消納造成的電力系統增加的其他成本。一是建立可再生能源電價隨造價、投資的調整機制,合理反映區域間資源差異、不同開發模式的并網成本差異等。二是對常規電源,建立火電上網電價與煤炭價格、利用小時數等的聯動機制,彌補火電為可再生能源頻繁深度調節出力、減少發電量后所產生的成本增加和壽命損失;健全抽水蓄能等調峰電源上網電價機制;建立水電、火電為可再生能源提供輔助服務所增加成本的補償機制。三是完善銷售電價機制,實現銷售電價總水平與上網電價、輸配電價聯動,充分反映一次能源價格、電力建設與運行維護成本、環境保護成本的變化;完善可再生能源接入電網投資的補貼機制,考慮接網成本具體情況及主網改造成本;完善跨省跨區輸電價格機制,促進可再生能源的遠距離輸送和跨區域消納。
從數據標準化層面看,隨著可再生能源發電并網比重不斷提高,國內外正在積極開發、改造相關模型工具,使其能夠滿足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高比例并網研究的電力系統規劃、運行模擬及政策調整需要,需要大量基礎數據的支撐。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研究的數據基礎較為薄弱,亟須建立標準,統一認識,共同推動,建立適應可再生能源發展形勢的完備數據庫。在研究中,亟須建立適應各類模型工具所需的可再生能源數據標準體系,將模型工具開發與數據標準化有機結合。一是在風光測量和功率預測方面,考慮風光等新能源運行模擬分析中的更小時間尺度(如分鐘級)要求,同步縮小風光等新能源測量和功率預測的時間尺度;考慮風電和太陽能出力的隨機性,需要加強測風、測光數據和出力曲線的概率描述。二是根據新的電源結構和運行需求,加強對傳統電源在新運行模式下的調節代價和參數描述,如燃料特性和價格、環境污染物排放與機組運行效率系數等,水電流域來水和出力特性的描述,增加儲能等新型電源的技術經濟參數描述。三是加強電網區域劃分與互聯、各區域負荷特性、電網互聯的投資和運行維護成本、運行技術約束等參數描述。四是需求側管理模型工具創新和基礎數據標準化。
加快打造特高壓跨區輸電平臺
國家電網公司非常重視決策支持領域的研究,歡迎、支持、服務可再生能源發展,在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運行模擬和政策調整等方面,已經取得了一批創新性研究成果,并應用于國家電網規劃的專題實證研究,揭示了促進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健康發展的內在規律,實現可再生能源規劃和電網規劃無縫耦合。
對風電棄風問題的分析,必須立足系統全局的思路。消納風電,需要采取多項綜合措施,關鍵是要加快推動和加強大區之間的電網聯系和各級電網協調發展、電網與電源協調發展,形成全國統一的大市場和與之相適應的全國聯網能力。因為從局部看:“三北”風電裝機占比已超20%,受市場規模小、調峰資源有限、跨區輸電能力不足等制約,當地沒有足夠的風電消納空間。從全國看:目前風電裝機比重只有6%,比重并不算高,我國東中部電力市場大,調峰資源相對豐富,電源的互補性好,風電消納能力強,但受跨區輸電能力不足制約,“三北”風電并不能充分利用東中部電力市場消納。我國需要繼續按照“建設大基地、融入大電網”的發展思路,加快特高壓跨區輸電通道和抽水蓄能等調峰電源建設,擴大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消納市場,有效解決現有存量風電的棄風問題,并使新建增量風電避免重蹈覆轍、不出現嚴重的棄風現象,為實施風電電價調整、控制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的整體水平創造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