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國家能源局于2016年7月18日印發《關于建立監測預警機制促進風電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風電開發投資風險預警的指標體系分為政策類指標、資源和運行類指標、經濟類指標三大類,共七項指標。在預警機制框架下,各省份評定的預警程度由高到低分別為紅色、橙色、綠色三個等級。對于預警結果為紅色的省份,能源局在發布預警結果的當年不下達年度開發建設規模,電網企業不再辦理新的接網手續。

市場動態
三北地區棄風現象加劇
中國風電市場2016年上半年的棄風率高達21%。甘肅、新疆、吉林、內蒙、寧夏及黑龍江平均棄風率超過20%。甘肅、新疆由于2014年至2016年上半年大量的新增吊裝量與并網量,棄風率分別飆至47%、45%。除四類風區外(棄風限電有限),前三類風區的年平均利用小時數較2013年分別下降26%、19%、21%。按照預警機制的指標評定標準,前三類風區于過去兩年內未達到最低風電利用小時數要求。其中,二類風區在過去三年內均未達標,主要由于甘肅省棄風限電問題嚴峻。

MAKE分析
三北地區當前利用小時數較多的風電項目或將被限制發電量
2016年,甘肅、新疆等省份多數風電項目將難以達到最低保障性收購利用小時數要求??紤]到懲罰措施將會影響到當地2017年風電的持續發展,地方政府或將減少當前超過最低保障性收購小時數的發電項目的發電量,預留空間給沒有達成最低發電要求的項目。從而橫相轉移棄風限電,來獲得下一年的風電開發建設規模。
經濟類指標將為運行類指標讓道,部分指標更“易”評估
棄風率與風電年平均利用小時數為各地獲得新增風電開發規模與入網許可的關鍵指標。若棄風率超標且年平均利用小時數未達標,該省的綜合評分將由2.0直降至1.1,預警結果由綠色轉變為橙色。然而,經濟類指標僅占0.5分,對風電開發建設方案影響較小,意味著各省份或將犧牲經濟類指標得分,換取新增風電開發設規模的格。
風電開發政策環境預警指標(政策類指標)與抽樣虧損率(經濟類指標)由地方風電企業進行評估。用于評估抽樣虧損率的企業財務狀況由地方風電企業提供。然而,考慮到地方企業與地方政府間的政治關系,地方企業不愿意因政企間的關系破裂而影響到未來的投資機會,因此,地方企業所做出并提供評估的可靠性及準確性令人堪憂。

對中國風電市場展望的影響仍具有不確定性
長期來看,預警機制將引導風電市場保持相對穩定且健康的發展,并在一定程度上緩和棄風限電現象。但是,鑒于當前不成熟的電力市場及落后的電源結構,部分政策可能難以得到有效的落實。地方政府將全力確保風電的持續發展,以保證稅收、就業率以及GDP持續增長,地方政府或將想方設法利用政策漏洞或通過對開發企業進行政治施壓來避免獲得紅色預警。因此,該政策能否得到有效的執行和監測仍有待觀察。(原標題:中國發布風電監測預警機制 引導國內市場理性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