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元發行價,一次募資超過90億,一張宏偉藍圖,一個夢幻團隊,一上市就超過900億市值,乘上6年的時間,等于什么?
正確答案是,只剩下——
1塊4毛6的股價,不到90億的市值,不及11億的凈資產,以及無數投資人的血本無歸……
【1】5年做出900多億市值
當初,應該不會有人相信華銳風電的故事會以這樣的事故演進,但現在,它就是了。
1997年,聯合國為限制溫室氣體排放制定了《京都議定書》,中國是締約國之一,條約自2005年生效。發展風電是減排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中國當時80%以上的風電設備由外商供應。為了在減排的同時拉動經濟,發改委規定風電站的設備國產化率必須達到70%以上,一個風口由此誕生。
華銳風電創始人韓俊良,是最早發現并把握這個風口機遇的人之一。
彼時,他正擔任國企大連重工(002204)起重集團旗下大連重工機電設備成套公司總經理,并手握從德國買到的風機生產許可證,準備大干一場。
不過,他很快發現國企體制不支持他發展風電項目,原因是初期投入太大,而風險更大。
就在韓俊良一籌莫展之時,一位大名鼎鼎的投資人找上門來。
投資人叫闞治東,他是中國申銀證券的創始人,承銷了第一支A股和第一支B股,申銀證券也曾經是中國最大的證券公司之一。
2002年,闞治東還曾受邀接管瀕臨破產的南方證券,但未獲成功,還把自己搞進了看守所。2005年,恢復自由的他進入私募行業,一眼就看上了風電項目。
闞治東勸說韓俊良成立一家專門做風電設備的新公司,由私募和國企共同投資,管理層則由韓俊良組建。為讓韓俊良相信自己,闞治東還拉來一位比他名頭更大的投資人——尉文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