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發電
新能源發電本周復盤:本周新能源發電版塊表現回暖,其中光伏設備(申萬):857333.SI上漲71.18至5863.57,漲幅為1.23%;風電設備(申萬):857332.SI上漲173.69至5441.02,漲幅為3.30%。本周新能源板塊回暖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1)新能源行業的政策已逐步消化完全;(2)上半年裝機數據較好,風電反轉邏輯再次兌現;(3)電力市場化交易政策出臺,力促新能源消納。
全社會用電量累計增速同比提高,第二產業用電較快增長。1-6月份,全社會用電量3229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1PCT。分產業看,1-6月份,第一產業用電量32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3%,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為1.1%;第二產業用電量2233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6%,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為69.2%,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為56.5%;第三產業用電量507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7%,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為15.7%,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為23.4%;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455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2%,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為14.1%,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為19.0%。
電力市場化交易推進,促進清潔能源消納、推動配額制落地。7月16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下發《關于積極推進電力市場化交易進一步完善交易機制的通知》,要求加快推進電力市場化交易,完善直接交易機制,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其中關于新能源的主要表述包括:
(1)為促進清潔能源消納,支持電力用戶與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核電等清潔能源發電企業開展市場化交易。抓緊建立清潔能源配額制,地方政府承擔配額制落實主體責任,電網企業承擔配額制實施的組織責任,參與市場的電力用戶與其他電力用戶均應按要求承擔配額的消納責任,履行清潔能源消納義務。
(2)推進規劃內的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在保障利用小時數之外參與直接交易、替代火電發電權交易及跨省跨區現貨交易試點等,通過積極參與市場化交易,增加上網電量,促進消納。各地要結合實際合理確定可再生能源保障利用小時數,做好優先發電保障和市場化消納的銜接。
(3)有序開展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工作。
(4)2018年放開煤炭、鋼鐵、有色、建材等4個行業電力用戶發用電計劃,全電量參與交易,并承擔清潔能源配額。
風電
1-6月風電新增裝機7.53GW,同增25%,行業反轉邏輯持續驗證。中電聯數據顯示,1-6月風電新增裝機7.53GW,較去年增加1.52GW,同比增長25%,行業反轉邏輯持續驗證。其中,6月份,風電新增裝機容量1.23GW,同比增加55%。
棄風限電改善常態化,風電收益率提升驅動投資熱情,2018年風電行業反轉邏輯全部兌現。1-6月風電利用小時數為1143小時,較去年增加159小時,同增16%,棄風限電持續改善。同時能源局、發改委多次強調2020年前在全國范圍內有效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同時12條直流特高壓為風電消納提供廣闊空間,三北地區棄風限電改善將成為未來幾年的主題。目前來看,2018年風電行業反轉邏輯全部兌現:(1)由于棄風限電改善,三北紅六省中有三個省份解禁;(2)2017年新增裝機數據顯示,中東部裝機釋放趨于常態化,而1-2月裝機數據高增長也進一步證明中東部常態化;(3)河南、河北、陜西、安徽等地陸續規劃了分散式風電項目之后,分散式或呈多點開花態勢;(4)海上風電總核準量達到3.98GW,貢獻新增量。在這種背景下,我們預計2018年行業新增裝機或達25GW,同比增長66%,超過能源局20GW的規劃。
三階段邏輯助力風電長景氣周期開啟。我們認為由于三階段的邏輯,風電將迎來長景氣周期:
(1)2018年:內部結構調整修復帶來行業反轉。2015年以來,由于三北棄風限電的影響,風電新增裝機向中東部轉移,同時中東部建設周期拉長致使風電新增裝機在2016、2017年連續下滑,這是內部結構調整帶來的陣痛,隨著內部結構調整的修復,2018年行業將迎來反轉。
(2)2019-2020年:標桿電價下調帶來的搶裝行情。據金風科技統計,截止2016年底,我國已核準未建設的風電項目容量合計84.0GW(非限電區78GW),其中2016年新增核準32.4GW;同時,2017年7月28日,國家能源局公布2017年將新增核準項目30.7GW,因此到2017年底核準未建風電項目為114.6GW。根據國家能源局的風電電價調整方案,上述項目均需要在2020年前開工建設,以獲得0.47-0.60元/千瓦時的上網電價,否則上網電價將被調整為0.40-0.57元/千瓦時。
(3)2021年:平價上網之后的能源轉型需求。按照十三五規劃,2020年之后,風電實現平價上網,風電與光伏將作為能源轉型的主力,新增裝機空間將被進一步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