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控制節奏好像沒有朝我們預先設計的路子走,南北夾擊,境外嚴控,最近無論是協會領導,還是裝備企業都通過不同的路徑進行呼吁,不管怎么說,會叫的孩子有奶吃,有沒有奶吃不知道,但是叫叫反正也沒啥損失,說不定一下就有效果呢?
我歷來是個悲觀主義者,同時也是個現實主義者。按某篇文章曾經統計的數據來看,在建開工項目超過4300萬千瓦,裝備的可能在年底實現并網的供應量在3000萬千瓦,意味著有1300萬千瓦的需要延期,假設有關部委領導同意,我簡單算一筆賬,按2000h的年度平均上萬小時數,每年就需要多發260億度電的補貼,按平均0.15元/度補貼,差不多一年40億人民幣的財政支出,20年就是800億人民幣的補貼。行業小道消息,有關部門的申請延期報告到了掏錢部門給打住了,為什么,我想這筆賬就能給你一個簡單的回答。
當然,現在問題還沒有到最后一步,但是如果國家有關部門同意這個延期并網的申請報告,我個人覺得給領導們決策猶豫的時間也不多了。如果超過6月份下達這個通知,實際意義已經不大了,現在實際很多2019年下半年后半部分的主機招標大部分合同都沒有簽署下來,一旦同意延期并網的通知下達,從簽署主機合同到合同生效至少也得1-1.5個月。假如5月底同意,7月份合同方可生效,11月份交貨。按現在的這個交貨節點,估計生產計劃也排不上了,基本不現實。更重要的是到了11-12月,北方進入冬季,施工吊裝也就停止。所以去年招標還未簽署合同的項目,主機基本交貨要到2021年,而2021年短短幾個月能否交付并網呢?目前,葉片芯材,主軸承的國外供應問題,對這些這些后期合同涉及的配件能否按期到位,根據現在國外疫情現狀,現在還不能確定。
如果國家有關部門確定不同意延期,對我們行業開發企業也是個巨大考驗。項目開工或不開工正式建設,都非常難受。如果現在開始動工,結果最后不同意延期并網,不能趕上補貼,項目投資將達不到實際的收益率,造成巨大的投資決策失誤,在現階段項目決策責任終身制的今天,估計沒有誰敢隨便拍板。如果同意延期并網,通知下達后不開工,至少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前期投資,比如主機的訂貨款,前期基礎等施工費用,減少投資的失誤。此后項目再重新招標,主機、建設及施工吊裝等,待投資收益達到既定指標,再慢慢重新盤算開工建設。
當然,一旦決定不同意,今年的陸上風電并網容量將會比與其大打折扣,同時主機廠的生產和銷售也大受影響,這也是行業產業鏈相關企業不愿意看到的。
到了這個關鍵節點,我個人覺得有關部門可以給大家吃一顆定心丸,無論是同意延期還是不同意,時間就是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