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頂“中概股回歸”光環的明陽智能(601615)于2019年初正式登陸A股,多年來公司始終穩居中國風電整機制造商的第一梯隊,目前已發展成為國內領先、全球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智慧能源企業集團。
近期發布的《風能北京宣言》提出,保證“十四五”期間風電年均新增裝機5000萬千瓦以上。另一方面,2020年底陸地風電將實現平價上網,相關部門將不再提供風力發電貼補款項,這些引來了市場的高度關注。
那么,作為風電行業中的龍頭企業之一,明陽智能如何看待“十四五”期間風電產業的發展趨勢?公司未來的發力點在哪里?對此,明陽智能董事長張傳衛做客證券時報·e公司微訪談,向投資者一一介紹。
度電成本有望持續下降
明陽智能風電整機制造板塊包含風電機組的研發、葉片等主要核心部件的制造、整機生產制造等業務。多年來公司始終穩居中國風電整機制造商的第一梯隊,與此同時通過多年在海風市場領域的深耕,明陽智能已成為海上風電龍頭,具備較強的技術優勢和市場壁壘。
張傳衛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公司基于“滾動開發”的輕資產運營理念,開展新能源電站開發與運營業務。目前公司在運營風電場遍布全國各個區域,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成熟業務形態。截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存量在運營新能源電站規模約為896MW,在建項目規模約為1.1GW。
“在風機制造與風場業務之外,公司圍繞新能源領域進行了相關的拓展,具體包含新能源電站EPC業務、配售電業務以及建筑光伏一體化(BIPV)業務。”他說。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期召開的2020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400余家風能企業代表聯合發布《風能北京宣言》,宣言提出,保證“十四五”期間風電年均新增裝機5000萬千瓦以上,那么,作為風電行業的龍頭之一,公司方面如何看待這一目標?
“綜合考慮資源潛力、技術進步趨勢、并網消納條件等,北京風能宣言的裝機目標是現實可行的,有助于與碳中和目標實現起步銜接。”張傳衛說,風電行業已經邁入全新的發展階段,資源可開發空間巨大,供應鏈成熟加速國產化替代,技術儲備深厚研發迭代加快,行業對“十四五”裝機目標已形成較高的共識。
實際上,張傳衛對風電產業“十四五”期間的發展趨勢有著自己的預判。據他觀察,未來風電集約化、規模化建設將在風電裝機中貢獻主要增量。風機大型化、深遠海開發、漂浮式技術等將進一步降低風電全生命周期度電成本。
他分析,從地理區域的角度看,未來海上風電將持續向深遠海拓進,陸上風電的可開發資源區也會受益于低風速技術的發展而不斷延伸;從應用場景來看,未來則是往智慧能源運營與兩個“一體化”的方向傾斜,而且相應的模式需要根據各個地區的特點因地制宜、高度定制化設計。
從結果來看,產業整體發展大的方向只有一個,就是度電成本不斷下降。除了上述的模式與應用場景創新提升消納利用水平之外,產品本身更新迭代與創新研發亦是關鍵環節。“風電的度電成本很快將低于傳統火電廠的邊際成本,這一天大家都會在不遠的未來就看到。”張傳衛說。
行業發展空間廣闊
近期,資本市場對風電企業的關注度明顯提升。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統計發現,申萬風電設備指數近五個交易日累計漲幅超過8%,明顯跑贏大盤。若拉長時間來看,今年以來,該指數累計漲幅超過40%,其中多只個股股價已經實現翻倍。
“風電產業近十年的發展是超預期的,這可能是資本市場關注度提升的最直接原因。”在張傳衛看來,風電平價時代已經來臨,行業業態初步成熟競爭力提升,未來發展空間巨大,投資價值逐漸得到市場認可。
與此同時,中國已正式宣布步入碳約束時代,可再生能源在未來數個五年發展中,需求端或將出現翻倍增長。“此外,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借力資本市場融資實現自身戰略性發展已成為趨勢,未來風電行業在資本市場的力量也將逐步壯大。”
另一個市場關注的話題是2020年底陸地風電將實現平價上網,業內普遍認為風電行業進入平價時代,也意味著微利時代的來臨。不過,就像硬幣有正反兩面,這也將加快行業技術創新的步伐并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對此,張傳衛認為,度電成本下降并不等同于降價,這是提升發電量和成本下降共同作用的結果,而這背后的核心原因是技術進步與產業鏈成熟度不斷提升。
與此同時,相關政策也愈加完善,未來,依靠“綠證”與碳交易機制,風電項目將逐漸獲得與風電的“綠色”屬性相匹配的收益,清潔能源的投資價值將進一步凸顯,整個產業鏈亦將同步受益。“風電成功擺脫補貼,真正憑借自身競爭力在能源系統中獲得長遠發展空間,而這甚至在其‘綠色’屬性未體現經濟價值的情況下就已經實現了,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事情。”
已明確多項發展計劃
對于如何看待風電行業的“搶裝潮”現象,張傳衛認為,“搶裝潮”的出現源于產業對未來前景和政策的能見度不高,而平價將開啟行業新一輪健康發展。新能源發展邏輯已發生本質轉變,風電將成為未來清潔能源發展的主力。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明陽智能已明確了未來一系列發展計劃。張傳衛透露,包括兩個“一體化”和高度定制的智慧能源系統,以及海上風電尤其是資源更優質的深遠海風電開發等。“漂浮式海上風電研究以及兩個‘一體化’項目的落地,這背后最核心的支撐就是公司主業——大風機、海上風機系列產品的持續創新及技術研發。”
值得一提的是,明陽智能近期公告成為了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火風光儲制研一體化”示范項目的開發企業,該示范項目將新建170萬千瓦風電、30萬千瓦光伏,同步配套建設32萬千瓦/96萬千瓦時儲能。
那么,該示范項目對行業而言有哪些創新意義?張傳衛告訴記者,該模式是在公司“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和“新能源電站投資運營”業務基礎上的重要突破,開發規模和經濟社會效應超過原電站開發模式,同時對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將形成積極影響。
“用實際的項目對電網側儲能和綠色電力直供等新模式進行探索,有利于促進電力系統‘源網荷’協調發展,進而推動當地能源技術革命,提升經濟社會效益,打造在國內乃至國際市場具有示范意義的現代能源經濟發展的標桿。”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