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望電氣(603063)1月28日晚間公告,預計2020年凈利潤為2.49億元到2.83億元,同比增加276%到326%。對于業績大幅增長的原因,公司表示,受國家行業政策影響,風電業務板塊收入較上年度有較大增幅,使得風電業務板塊利潤增幅較大。另外,公司傳動業務板塊也保持了較大增幅,使得該業務板塊實現盈虧平衡。
風電板塊增幅較大
資料顯示,禾望電氣專注于電能變換,經過多年的投入和積累形成了以電力電子、電氣傳動、工業通信/互聯為核心的技術平臺。
作為最早一批進行海上風電變流器開發與應用的廠家,禾望電氣深耕風力發電領域多年,專注于風力發電電網適應性研究和未來新機型研發。公司2019年近90%的業務來自新能源發電領域(風電變流器與光伏逆變器)其中風電變流器是主要業務。
受益于行業搶裝,公司2020年業績增長超預期。此前發布的2020年三季報顯示,2020年1月—9月實現營收15.47億元,同比增長30.22%,歸母凈利潤2.46億元,同比增長342.2%。其中3季度實現營收6.57億,同比增長33.07%,歸母凈利潤1.21億,同比增長274.17%。
據了解,禾望電氣作為風電變流器領域第三方配套的絕對龍頭,與國內多家整機廠穩定合作,產品被廣泛應用到西北、華北、西南和東北等區域。
禾望電氣副總裁蔡海濤向記者表示,“禾望是本土企業,變流器發貨數量遙遙領先,這相對外資企業在服務上具有明顯的優勢,反過來也會促進整機的銷售,形成良性循環。”
政策利好風電行業
1月28日,受國家鼓勵提升新能源裝機量消息影響,A股風能電力板塊走強。消息面上,截至2020年底,我國風電累計裝機規模達到281. 72GW。同時,2020年一年新增裝機規模71. 67GW高于2017-2019年三年之和61. 42GW,僅比2016-2019年四年之和少9. 05GW。
川財證券研究報告指出,一方面,在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的任務目標下,鼓勵提升新能源裝機量;另一方面,根據國家發改委,2018年底之前核準的陸上風電項目,2020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網的,國家不再補貼,風電迎來搶裝潮。
近期,國內首個海上風電省補出臺。廣東省發布《關于促進我省海上風電有序開發及相關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明確對于2022年、2023年全容量并網的項目給予地方補貼,同時建設平價上網示范項目。根據本次征求意見稿,2021年全年廣東省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將達到300萬千瓦,2022-2025年年均新增裝機容量275萬千瓦。
根據本次征求意見稿,2021年全年廣東省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將達到300萬千瓦,2022-2025年年均新增裝機容量275萬千瓦,遠超此前行業預期。《廣東省海上風電發展規劃(2017-2030)(修編)》進一步修編,規劃總裝機有望進一步上調。
首創證券研究報告指出,廣東地補政策的發布對于我國海上風電產業來說是一劑強心針,將打消此前全行業對于國補取消后的擔憂。我國東南沿海省份消納條件好、減排壓力大、發展意愿足,沿海其余省份有望陸續推出海上風電地方補貼政策。
由于海上風電成本構成中,機組成本占比不到45%,施工和安裝成本占比高達55%以上,因此海上風機大型化可快速降低度電成本。
一位光伏行業專家向記者表示,海上風電后期一定是中國發展的重點,因為沿海風資源豐富而且目前裝機率低,隨著海上風機安裝技術的提升、安裝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以及輸電技術的改進,加之電消納的便捷,海上風電在中國一定會迅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