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的海上風電重啟計劃在開花結果了!
2月4日,在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簡稱:中海油,HK:00883)2021年戰略展望新聞發布會上,中海油首席執行官徐可強稱,公司第二個海上風電項目已于 2020年4月獲得開發權。該項目位于廣東汕頭,總裝機容量為100萬千瓦,目前正在進行前期準備工作。
這是中海油重啟海上風電以來的第二個風電項目。去年9月15日,中海油首個海上風力發電項目——江蘇竹根沙(H2#)項目并網發電。該項目規劃裝機容量300兆瓦。
“海上風電是在諸多清潔能源之中跟中海油業務契合度最高的。中海油是以海上作業為主的,有很多的經驗、能力以及施工的作業裝備都可應用到海上風電的業務中.”對海上風電業務,中海油高層曾如此說道。
可見,在能源轉型愈加迫切的當下,中海油大力發展海上風電并不稀奇。
然而,有意思的是,與很多試水海上風電業務的石油公司不同,中海油曾經是中國最早探索海上風電的能源巨頭,是當時的新能源領跑者。
早在2006年,中海油就將海上風電列為“未來30年中海油的重點投入”領域,并且開始提前布局海上資源;2007年,中海油與山東威海市政府簽訂了總投資210億元的海上風電開發協議;2008年,中海油在渤海灣建成并網了中國海上風電的第一臺風機。
隨后,中海油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簡稱:中海油新能源)掛牌成立,成為中國海油直屬全資二級子公司。在之后的短短三四年時間內,中海油新能源就在風電、動力電池、生物質能和光伏等新能源領域的投資超過了百億元。
然而遺憾的是,由于領導變更思路變化,以及受相關決策影響,到了2013年,中海油開始聚焦油氣主業,新能源業務被逐步剝離。中海油的海上風電業務,無疾而終。
可謂是“好飯不怕晚”,時隔5年,在政策和市場雙雙利好下,中海油終于下定決心,重新按下了開啟海上風電業務的按鈕:
2018年11月,中海油集團黨組正式通過進入海上風電產業的戰略決策,并明確由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牽頭海上風電業務。
2019年年初,中海油公布2019年經營策略和發展計劃時提到,將積極探索海上風電業務。
2019年7月,中海油旗下公司中海油融風能源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揭牌成立,該公司經營范圍包括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項目的開發、建設及經營管理等。
2020年1月,中海油首席執行官徐可強公開表示,中海油要逐步探索風電業務,每年會拿出3%-5%左右的投資額用于獲取風電資源,為中海油未來轉型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這次(2021年2月4日)新聞發布會上,中海油明確:2021年資本支出預算總額為人民幣900-1000億元。中海油首席財務官謝尉志在出席記者會時表示:公司要加大清潔能源的轉型力度,計劃每年在新能源領域投入約5%的資本開支。
此外,中海油的海上風電項目投資也將不斷加大。中海油首席執行官徐可強表示,在海上風電獲得投資效益的前提下,未來才會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投資占比達到5%以上,以審慎的投資態度穩妥有序地推進。
可以看到,中海油在海上風電板塊的投資力度在逐步加大,布局也在穩步推進中。
然而,問題來了,今年(2021)是海上風電搶裝最后一年,過了今年,海上風電國家補貼就沒有了。中海油能抓住這海上風電發展的最后一波紅利期嗎?
實際上,在各大風電巨頭搶占優質海上資源已經“殺紅了眼”的當下,中海油想要分得一份羹并非易事!重新入局且強勢加碼海上風電的中海油,想要彎道超車,或許需要拿出超常規的新思路了!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