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晚間,國內風電塔筒領域龍頭企業泰勝風能(300129.SZ)發布了2023年半年報,公司上半年共實現營收16.70億元,同比增長30.64%;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18億元,同比增長17.93%。其中海上風電裝備類產品收入增速明顯,共實現收入3.23億元,同比增長232.06%。
報告期內,泰勝風能在手業務訂單較為充足。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在執行及待執行訂單共計48.47億元。具體來看,陸上風電類訂單上半年新增25.90億元,完成13.60億元,期末在執行及待執行37.80億元;海上風電類訂單上半年新增6.69億元,完成3.65億元,期末在執行及待執行10.16億元;海洋工程類訂單本報告期末在執行及待執行3425萬元;其他在執行及待執行訂單1693萬元。
政策托底,風電行業前景明朗
泰勝風能成立于2001年,是我國最早專業生產風機塔架的公司之一,在全國風機塔架制造業中處于領先地位。公司主營風力發電機組塔筒等陸上與海上風力發電裝備及海洋工程裝備制造、銷售等業務,主要產品為自主品牌的陸上風電塔筒和海上風電塔筒、導管架、管樁、升壓站平臺及相關輔件、零件。
2020年9月,我國宣布了“雙碳”目標:2030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1200GW)以上。
為應對氣候變化目標,國家積極出臺引導政策,提升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的市場競爭力,引導風電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2022年1月29日發布的《“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提出,壯大清潔能源產業,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十四五”期間存量通道輸電能力提升4000萬千瓦以上,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非化石能源發電量比重達到39%左右。
今年4月6日發布的《2023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也提到,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提出了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提高到18.3%左右,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比提高到51.9%左右,風電、光伏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15.3%的年度工作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是世界公認的海洋大國,擁有廣闊的海域,發展海上風電具有天然的優勢。同時,大力發展海上風電對于落實“雙碳”目標,帶動社會經濟轉型升級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我國海上風電在2017~2018年左右進入高速發展時期,目前已成為全球海上風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
從2022年起,我國海上風電項目不再納入中央財政補貼范疇,呈現出市場化進程加速的趨勢。然而,“國補”退場,“地補”接棒,廣東、山東、浙江、上海等沿海省份出臺了一系列補貼政策,推進海上風電向平價上網的平穩過渡。與此同時,隨著技術的發展,加上資金成本的降低,海上風電的度電成本也一直在下降。未來,我國海上風電實現平價上網是可以預見的。
我國海上風電的市場空間龐大,各級政府支持力度較大,尤其是深遠海海上風電的研究和規劃。各沿海省份已陸續明確其“十四五”期間的海上風電發展目標,總計規劃海上風電裝機達40GW~50GW。可以預期,未來幾年我國海上風電裝機仍將延續近年來良好的發展態勢。
值得注意的是,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存在一定的進入壁壘,與國內陸上風電裝備市場相比,競爭激烈程度較低。目前,泰勝風能的海上風電生產基地為旗下全資子公司南通泰勝藍島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其在海上風電導管架、升壓站平臺等較為復雜的海上風電產品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在海上風電行業國內市場保持領先地位。
完善產能布局,“雙海”戰略穩步推進
近年來,隨著風電行業主流機型大型化趨勢愈發明顯,運輸成為制約風電設備零部件生產企業業務發展的瓶頸之一。泰勝風能多年來深耕主業,在全國布局了華東、華北、西北、東北、華南五個戰略區域、十余個生產基地,可以有效降低運輸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加強公司與供應商及客戶間業務黏性。
2018年,泰勝風能提出了“雙海”戰略,大力拓展海外風電市場及海上風電市場,報告期內,公司繼續深化落實該戰略。
對于海外業務,泰勝風能正在揚州港附近建設現代化、智能化的新型綠色生產基地,主要用于出口產品的生產,設計年產能為25萬噸,該出口基地已于2023年年中建成投產,目前正處于產能爬坡期。7月14日,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上,公司董秘在回應投資者提問時表示:“揚州生產基地目前已經完成了ISO 9001、EN 1090等標準化認證以及部分重要客戶的供應商認證,預計年內能基本完成標準化認證和絕大部分重要客戶的供應商認證。”國聯證券研報指出,近年來泰勝風能積極拓展海外業務,已與多家海外頭部整機企業建立合作關系,2023年中公司專攻出口的揚州基地順利投產,有望助力公司海外業務推進。
對于海上風電業務,報告期內,泰勝風能繼續推動廣東地區海上風電制造基地的布局工作,盡快完善沿海海上風電產業布局。未來,該生產基地主要面向廣東等市場,計劃側重于導管架、管樁等產品,同時加強深遠海基礎裝備工藝的研發。公司指出,2023年將在國內進行多樣化市場布局,在控制好風險的基礎上持續擴大產能,重點工作為完善華南地區的產能布局。
國聯證券研報進一步指出,2023年8月以來,海風迎來批量核準,核準項目規模達2.8GW,核準后項目將啟動招標,預計全年海上風機招標有望達9GW~10GW;建設方面,隨著海風限制因素逐步解除,海風有望進入加速建設期,預計全年海風新增裝機有望達5GW~7GW,泰勝風能有望率先受益于國內海風建設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