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而上聚勢成鏈,全球最大陸上風電裝備基地初具雛形。在被譽為“草原明珠”的通遼發電總廠貯灰場光伏電站,一望無際的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蔚為壯觀。
▲圖為通遼發電總廠貯灰場光伏電站。別凡/攝
金秋九月,遼闊的內蒙古大地天朗氣清。乘坐高鐵進入通遼,滿眼植被讓人賞心悅目,一排排風力發電機、一片片光伏發電板裝點其中,共同構成一幅優美畫卷,引得乘客不時舉起手機拍照留念。
通遼市坐落于我國東北地區,這里風與光資源豐富,具有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先天優勢。近年來,通遼市積極發展新能源,以綠色能源成功帶動經濟轉型升級,成為內蒙古踐行高質量發展的典范。近日,《中國能源報》記者跟隨中國記協組織的新聞戰線資深夜班編輯和優秀新聞工作者調研培訓隊伍,實地探訪通遼能源逐綠而行的足跡。
乘“風”而上聚勢成鏈
全球最大陸上風電裝備基地初具雛形
從通遼市區驅車向南行駛約半小時,即到達科爾沁區蒙東(通遼)風電裝備制造基地。整齊劃一的白色廠房透出濃濃“科技范兒”,遠處仍在建設中的工地告訴我們,建成后的基地規模或遠超我們的想象。
該制造基地鏈主企業龍馬集團執行董事曲鋒增告訴記者,基地計劃總投資336億元,規劃占地面積11500畝,總建筑面積436萬平方米,涵蓋高端鑄造、精密鍛造、精工焊接、高精鈑金、成套電器、液壓總成六大板塊,以龍馬集團為“鏈主”企業,相繼引進金風科技、三一重工、洛陽雙瑞、瑞祥重工等9家企業。“2026年基地全部建成后,將形成年產1萬套軸承、2000臺整機、3000臺減速機、3000臺電機及5000臺套陸上風電全產業鏈零部件的生產能力,基礎元件、核心部件本地生產率達85%以上,年產值720億元,稅收20億元,帶動就業2萬人,真正成為全球最大陸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基地。”
這只是通遼市打造新能源裝備基地的一個縮影。據介紹,通遼今年將重點實施新能源裝備制造項目22個,總投資228億元,年度計劃投資80億元。除科爾沁區蒙東(通遼)風電裝備制造基地之外,還將重點打造開發區光伏裝備制造基地、科左中旗氫能全產業鏈制造基地,并根據發展實際,科學布局儲能裝備制造產業鏈項目。此外,蒙東液流電池生產線項目已于7月底建成投產,新能源裝備本地生產能力持續增強。
板上發電板下牧羊
“草原明珠”再放“光”芒
不僅敢于開創“全球最大”,通遼的傳統能源綠色蝶變同樣精彩。
在被譽為“草原明珠”的通遼發電總廠貯灰場光伏電站,一望無際的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蔚為壯觀。光伏板下,膘肥體壯的羊群悠閑地吃著青草,頗有“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意境。

▲圖為科爾沁區蒙東 (通遼)風電裝備制造基地車間內景。別凡/攝
“近年來,通遼發電總廠積極探索向清潔能源轉型新途徑,在貯灰場上建‘藍海’‘綠洲’,變廢為寶、治灰治沙,徹底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讓天更藍水更清。”該廠總經理孫文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自豪地說道。
事實上,作為一家始建于1977年的老牌火電企業,通遼發電總廠也曾一度面臨轉型難題。2019年,借助新能源發電項目大開發的“東風”,該廠充分利用廢棄閑置土地資源和通遼地區充足的光照優勢,將光伏發電與灰場治理相結合,僅用105天就建成了150兆瓦貯灰場光伏發電項目,邁出了老火電企業向新能源領域轉型的第一步。荒蕪三十多年、無人問津的貯灰場重獲新生,通遼發電總廠也由此成為國內火電行業轉型標桿。
不僅如此,在轉型過程中,通遼發電總廠主動融入數字化浪潮,積極打造智慧化光伏電站。“利用光伏項目智能感知系統,目前,在集控室就能看到哪個設備出現問題,從發現到消除缺陷,用時最短僅需10余分鐘,兩個人就能實現對150兆瓦光伏電站的管控。”孫文表示。
清潔能源發展帶來顯著生態效益。目前,該廠光伏電站已向社會貢獻清潔電量10.522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煤8萬余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約21萬余噸、氮氧化物約800噸、二氧化硫約600噸、煙塵約100噸、灰渣3萬余噸,對改善周邊生態環境、促進當地可持續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清潔能源規模已成
綠色發展效應日益顯著
經過多年探索,通遼市清潔能源發展取得顯著成績。通遼市能源局安全總監張弘強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電力裝機1820.8萬千瓦,其中,新能源裝機872.5萬千瓦,占總裝機的48%;全市發電量351億千瓦時,其中,新能源發電量104.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占比30%。
清潔綠電為通遼產業轉型帶來機遇。
依托通遼北部地區電解鋁產業400億千瓦時負荷,結合682萬千瓦自備火電機組調峰能力優勢,規劃開發周邊600萬千瓦新能源基地,打造霍林河綠色低碳鋁產業園區,助力煤電鋁產業向綠電鋁產業轉變;推動開魯玉米生物科技低碳智慧園區項目,規劃建設110萬千瓦新能源電站等設施,通過源網荷儲實現綠電替代;立足重點園區新增負荷需求,實施新能源增量配電項目,打造用電成本洼地……通遼市的經濟結構加速“綠化”。
展望未來,通遼市“追風逐日”的腳步無疑將更加穩健。“今年,全市實施新能源重點項目29個,年度計劃投資161億元,力爭年底前建成新能源裝機380萬千瓦,裝機占比提升至53%以上。到‘十四五’末,全市新能源就地消納電量有望達到260億千瓦時左右,綠電消納占比達到35%。”通遼市能源局新能源科科長郭景華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