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歐首個海上風電項目落地鹽城后,注定這座“風光名城”必將成為連接中歐海上能源合作的紐帶。
恰逢中歐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20周年之際,11月21日,以“海上風光助力低碳發展,中歐合作共享綠色未來”為主題的2023中歐海上新能源發展合作論壇在江蘇鹽城成功召開。
該論壇由國家能源局、江蘇省人民政府指導,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中國歐盟商會和鹽城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國家能源局副局長任京東、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傅聰(視頻)、鹽城市委書記周斌、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斌、荷蘭王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郭媚瑤、挪威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麗莎、中國歐盟商會副主席孟托亞出席開幕式并致辭。鹽城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明康主持開幕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論壇期間,相關合作方還簽署了25個重大項目,總金額高達294.8億元。看好鹽城海上新能源發展前景已成嘉賓共識。
聚焦新能源,連接中歐合作的紐帶
在論壇上,《2023中歐海上新能源發展合作論壇鹽城宣言》正式發布。
宣言肯定了海上新能源在保障能源安全、加快能源轉型等方面的重要價值,強調了深化中歐合作對于推動雙方共贏發展和實現全球氣候目標的重要意義,并提出三點呼吁:
一是堅持開放共享,加強交流對話與需求對接;
二是堅持創新引領,加強技術研發與試點示范;
三是堅持互利共贏,加強產業協同與項目合作。
無疑,宣言對于凝聚中歐各利益相關方合作共識、推動中歐務實合作發揮積極作用。

對于中歐在能源領域的合作,國家能源局副局長任京東指出,海上新能源是中歐能源合作最具潛力的領域之一,為推動雙方海上新能源高質量發展與互利合作,他還提出了三點建議:
一是堅定信心,凝聚共識,帶動全球海上新能源產業鏈供應鏈高水平發展,促進全球可再生能源加快部署;
二是加強技術創新,推動試點示范,在深遠海風電、海上光伏、海上能源島、柔直輸電等方向,加強技術創新、產品研發及成果應用;
三是挖掘潛力,提升實效,探索開展省市、企業層面項目合作,加速推進海上新能源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任京東
鹽城市委書記周斌指出,鹽城有信心把中歐海上新能源發展合作論壇打造成為資源對接、智慧碰撞的高層次國際平臺,推動中歐雙方在產業項目、技術研發、數據共享等領域開展多元化、多層次交流合作。

鹽城市委書記周斌
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傅聰指出,中歐加強包括海上新能源在內的清潔能源合作,基礎好、共識強、亮點多、前景廣,不僅有助于雙方發揮各自優勢促進中歐經濟社會發展,也將為世界經濟復蘇增添動力。
挪威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麗莎指出,中國和挪威在政府和行業層面有著超過40年的能源行業合作歷史。挪威越來越重視可再生能源的合作,特別是海上新能源。鹽城海上風電裝機占中國的20%、世界的10%,挪威非常高興在鹽城等中國城市投資項目,希望挪威的技術經驗與鹽城的資源、市場潛力互相結合,進一步加強合作,實現互惠互利。
中國歐盟商會副主席孟托亞指出,中歐同為全球重要能源消費市場,在加快能源轉型、保障能源安全、實現碳中和等方面,肩負共同使命。過去幾年間,在中歐能源創新合作框架下,雙方開啟了廣泛而富有成效的交流合作。
海風無限,風光儲氫協同發展
鹽城的“風光”資源得天獨厚。鹽城是江蘇乃至全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條件最好的區域之一,現有可開發的海上風電和光伏資源約60GW,相當于3個三峽電站。
在海風資源優越的同時,我國海風技術也有了長足進步。在本次論壇上,多家單位向嘉賓展示了海上風電的新技術,發布了《公開征集海上光伏、海上能源島與新能源高比例應用技術方案》《中歐漂浮式海上風電關鍵技術與產業鏈對比分析與合作潛力研究報告》等多項重要成果。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新能源研究院院長辛頌旭介紹了《公開征集海上光伏、海上能源島與新能源高比例應用技術方案》。他指出,方案旨在為拓展東部沿海區域可再生能源發展空間、推動江蘇省項目開發建設做好技術儲備,分為海上光伏、海上能源島、發供用高比例新能源等3大技術方向。本次方案征集工作將為深化中歐在海上新能源創新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方面的務實合作提供寶貴平臺和機遇,優選方案有望作為江蘇省示范項目獲得相應配套政策支持。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新能源研究院院長辛頌旭
中歐能源技術創新合作風電領域聯合研究牽頭人姜昊介紹《中歐漂浮式海上風電關鍵技術與產業鏈對比分析與合作潛力研究報告》。報告認為,歐洲在環境勘察、工程設計、測試、施工和運維方面能力突出,中方在裝備制造能力和原材料加工體系具有優勢,中歐雙方在漂浮式海上風電全周期價值鏈上有較高互補性。報告建議中歐雙方加快建設示范項目,促進示范產業園區落地,共同推動漂浮式海上風電降本增效與市場規模化開發。

中歐能源技術創新合作風電領域聯合研究牽頭人姜昊
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駐會副主席劉澤洪認為,為適應包括海上風電在內的大規模新能源消納,需要建設堅強電網。傳統交流電網發展面臨輸電通道受限、短路電流超標、新能源消納困難等難題。交直流混聯技術可有效改善區域電網潮流分布,提升清潔能源消納能力。
劉澤洪指出,一方面,要構建堅強的特高壓交流骨干網架,為交直流混聯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提供基礎保障。另一方面,區域內因地制宜建設直流輸電工程。通過“交改直”、“嵌入式”直流、直流組網等方式,實現電網更靈活、更高效、更安全運行。

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駐會副主席劉澤洪
除了海上風電,鹽城也在大力發展光伏、儲能、氫能等新能源行業。與之相對應,本次論壇特別設置了“海上風光”“零碳園區”“儲能”“氫能”“新型電力系統”“綠電綠證”等6大平行論壇,與會代表圍繞重點熱點議題,分享交流發展政策、技術方案與實踐經驗,為推動海上新能源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建言獻策。
本次論壇的舉辦,進一步深化了中歐在新能源領域的務實合作;鹽城,也通過向世界分享自己成功的案例和經驗,進一步推動了海上新能源的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