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 De Nul在全球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中安裝了首臺通用電氣Haliade-X 13兆瓦渦輪機,該公司的海上風電主管在呼吁限制尺寸和實現標準化的同時表示,這艘巨型船舶在建成僅一年后,就已經在與未來不斷膨脹的機器規模作斗爭。
Jan De Nul 公司商業海上風電主管 Bart Willems 今天(周四)在奧斯陸舉行的 Recharge 全球海上風電峰會的一個小組討論會上說,Jan De Nul 公司的船只使用期限應為15 年。
相反,在比利時承包商被稱為有史以來最大的海上自升式安裝船 Voltaire 在英國 3.6GW 的 Dogger Bank 首次執行任務 "僅一年"后,Willems說它 "已經面臨 "渦輪機尺寸不斷升級的 "挑戰"。
Willems 說,當他 15 年前開始從事該行業時,如果他 "告訴任何人將會出現 1500 噸重的單樁",他們會 "把我嘲笑出房間"。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4500噸。哪里才是盡頭?
他說,如果不對部件尺寸和標準化加以限制,Jan De Nul 公司 "將無法再進行投資"。
挪威弗雷德-奧爾森風力運輸船公司(Fred Olsen Windcarrier)業務發展主管漢斯-漢森(Hans Hansen)在另一個小組討論中回應了威廉姆斯的擔憂,他說,"多年前",他的公司 "走向市場",詢問應該建造多大尺寸的船只。
然而,"僅僅幾年后",公司就不得不增加船舶的起重機,以跟上風機的發展步伐。
Willems 和 Hansen 最近對制造商之間的 "軍備競賽 "表示擔憂,尤其是在海上風電領域,這促使某些方面呼吁設立行業 "規模上限"。
我們需要了解尺寸
Willems 強調,風機尺寸的標準化和尺寸限制不能僅限于歐洲或美國。"那是行不通的,需要在全球范圍內進行"。
他說:"我們會在某一點上做出限制,這完全是出于實用性的考慮。不管是 15MW、20MW、22MW 還是更高,都沒有關系。只要我們知道標準是什么,最大值是多少。"
他補充說,"不需要永遠一成不變",但必須有一定程度的 "可預測性"。
Willems 還對原始設備制造商在未來渦輪機計劃方面缺乏 "透明度 "表示遺憾。"這不會讓我們的工作變得更輕松"。
不過,他認為該行業應該 "自我監管",而不是由政府或歐盟進行干預。
托尼-克里斯蒂安-蒂勒(Tony Christian Tiller)是挪威Equinor公司(多格灣開發商之一)的通訊主管,他也認為 "很明顯,這個行業還沒有達到我們所需要的標準化水平"。
他說,現在有一種 "越大越好"的做法。問題是 "何去何從",更重要的是 "由誰來決定"。
項目取消令人不安
小組還討論了去年因供應鏈問題和通貨膨脹而取消海上風電項目的問題。
耐克森挪威公司總經理拉格尼爾德-卡特蘭(Ragnhild Katteland)說,Orsted公司最近決定取消其兩個美國海洋風能項目,而這家法國電纜制造商是這兩個項目的供應商,這 "讓我們感到相當不安"。
2021年,位于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耐克森電纜廠完成了耗資2億美元的擴建工程。"她說:"如果你總是有很多變化,就會導致價格上漲。
隨著海上風電開發商在波蘭和臺灣簽訂協議,船舶市場變得更加火熱
然而,卡特蘭表示,事實上,與 Orsted 達成的為其所有北美海上風電場供應電纜的更廣泛框架協議有助于緩解人們的擔憂,因為該開發商還有 "其他項目正在籌備中"。
海上工程承包商阿克爾解決方案公司(Aker Solutions)業務開發主管克里斯蒂安-米卡爾森(Kristian Mikalsen)也認為,"如果項目突然被取消,供應商就無法進行巨額投資"。
他說,供應商也正在從 "總價"合同轉向合作協議,因為隨著項目招標越來越早,"你如何為七年后交付的項目定價"。
他說,烏克蘭戰爭等事件擾亂了全球市場,如果出現問題,總價合同有可能 "幾乎讓公司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