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知識產權便成為歐美企業打壓競爭對手、搶占市場的一張牌,對這些企業來說,贏得官司不是終極目標,與侵權企業簽訂專利許可協議、收取專利轉讓費或者阻止對方的市場擴張才是企業專利發揮最大功效的體現。
專利爭端的背后,實際上是一場技術的較量。隨著市場經濟中技術分工的不斷細化,很少有公司能夠只用自己的技術而不使用他人的專利技術完成產品開發,因此技術轉讓和專利交換是很多企業合作的一種方式。而技術上的碰撞難免引起專利上的糾紛,知識產權訴訟也成為了市場經濟中企業之間的一種正常商業行為和法律行為。
此次華銳風電與美國超導的專利之爭,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風電行業的日益強大。通過風電技術的不斷創新,中國生產的風電機組在技術上逐漸有了與國外企業相抗衡的實力,尖端技術的碰觸帶來的糾紛只是競爭的一種表現。當一家企業在經濟、技術上不斷進步并領銜行業發展時,其訴訟糾紛數量往往也會一路扶搖直上。對于知識產權糾紛,我國企業需要有客觀和正確的認識。
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鮑紅強調,世界未來的競爭,就是知識產權的競爭,只要積極依法合理應對,知識產權糾紛并不可怕。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發展戰略中,以平常心態面對知識產權糾紛是關鍵的一步。
破局之道
一個新興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國家完善的政策和制度體系,知識產權工作也需要國家的頂層支持和完善的制度設計。2008年6月5日,國務院頒布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按照“激勵創造、有效運用、依法保護、科學管理”的十六字方針對我國知識產權工作進行了全面戰略性部署。2012 年5 月,國務院辦公廳又發布了《關于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知識產權工作的若干意見》,表示未來將加快出臺戰略新興產業加強知識產權建設的一系列政策,包括拓展知識產權投融資方式、實施產業集聚區知識產權集群管理和創新知識產權轉移轉化形式等,進一步促進相關產業發展。
不過,作為參與市場競爭的主體,企業才是知識產權攻防戰中的真正主角。在對知識產權正確認知的基礎上,中國風電企業必須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學會下好知識產權這盤棋,在攻守之間,從容駕馭。
知識產權是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一個立足于長遠發展并且不斷創新的企業,先要尊重知識產權,包括他人的知識產權。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施鵬飛表示:“風電是新興產業,有許多創新,首先要尊重知識產權,才能鼓勵創新,通過專利保護使創新成果為知識產權擁有者獲得效益。”自主創新是企業對知識產權尊重的一種表現。目前,中國風電企業在葉片、發電機、控制系統和傳動系統等重要部件上尚未占據技術主導權,也給了歐美國家動用知識產權武器的借口。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武鋼表示:“知識產權是中國企業未來走向國際市場必須要遵從并習慣的一個做法,中國風電的快速發展,一方面是靠自主創新,另一方面也確實得益于技術復制而實現的跨越式發展。但是復制不能成為一個企業的基因。企業若想在市場上有真正的競爭力,仍需要長遠的考慮,要基于自主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