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主任王仲穎給出了他們研究得出的205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前景藍圖,提出到2050年我國風電裝機將在20至24億千瓦。以下為王仲穎在第14屆光伏大會上的發言內容:
大家都知道在APEC會議期間,中美簽了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我們國家也提出了2030年的減排目標,我個人認為,這個目標應該是一個很保守的一個目標,但是要想實現這個目標,我們的能源體制、能源機制、電力體制不做深度的改革,如果沒有像總理說的斷臂斷腕精神,這個保守目標是不可能實現的。
現在很多的事情,因為體制機制的障礙,大家都是處在一種現有的利益格局之間的競爭,各自為了各自的利益去爭那一塊發展的空間。你很難去說誰不對。舉個簡單的例子,中國的煤炭工業、石油工業,可以說為我們的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取得的成績做出巨大貢獻。僅煤炭和石油工業加上煤電的行業就業的人數大概就在1200、1300萬人左右,你說他能不跟其他的能源行業去爭嗎?爭是有道理的。
中國的霧霾很嚴重,和化石能源的使用有直接關系。很多專家說了,解決霧霾不是10年、20年的事,可能是二三十年的事情,我深深同意這一點。因為今天的能源轉型,能源結構,66%、67%、68%離不開煤炭,一兩年改變能源結構不現實,這可能要花二三十年的時間。但是你不轉結構,你永遠改變不了中國現在的空氣質量。
中國到2050年需要多少能源呢?我們可能還要保持相當長一段時間在百分之七點幾的增長速度,能源消耗總量不增長是不可能的。
經濟上,鄧小平曾提出來, 2050年中國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我們以OECD2010年的發展水平作為中國2050年的經濟目標,也就說2050年達到人均GDP3萬美元,按照研究機構的預測,2050年中國人口約為13.8億,OECD國家2010年的人口是13.44億,人口相當。那么2050年GDP按照2010年的價值我們就要達到282萬億美元,40年期間年均增長5%。
我們想達到OECD的水平,到底2050年需要多少能源來支撐這282萬億的GDP呢?同樣,我們看看OECD2010年支撐282萬億我們同等量的經濟量,因為我們人口差不多,他消耗多少能源。按照IEA的統計年鑒,2010年他的一次能源消費量是77.23億噸標準煤,我們按照現有的能源結構發展模式,按照我們對化石能源利用技術的判斷,中國到2050年一次能源的供應量,沒有70億噸標準煤,你實現不了你的經濟夢。
這70億噸標準煤的利用效率要比OECD提高20%,他的當時人均是6.26億噸標準煤,我們2050年的人均是5億噸標準煤,70億噸標準煤是我們的一個底線、能量,需要這么多能源才能支撐282萬億的GDP。
大家考慮一下,這70億噸標準煤如果按照現在這種結構,我們需要多少化石能源?如果不改變結構,這個霧霾永遠解決不了。所以只有實行能源革命。我認為能源革命一定要會改朝換代,一定是一個你死我活的時代,有我沒你,有你沒我的時代。
歷史上有兩次劃時代的能源革命,一次從生物質能源時代轉向煤炭時代,第二次從煤炭時代轉向油氣時代。發達國家在經歷這兩次能源革命已經完成了劃時代的轉變,已經健康地進入了良性的循環發展的時代,已經達到了他所期望的經濟總量的水平,并且在進一步向信息化時代轉變。這時候信息化時代轉變什么,要從油氣轉向低碳,否則美國人不會跟中國簽訂中美氣候變化的聲明了。
中國式的能源革命是什么,我認為我們已經沒有這個機會說我們先轉變成油氣,然后我們再從油氣轉變到低碳、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中國式的能源革命一定是跨油氣時代直接進入可再生能源時代這么一個情況。
簡單總結一下,我對能源革命的內涵理解。能源革命需要在能源生產環節實現清潔化,逐步用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費環節不斷擴大電力的使用范圍,提高電力的比例,電是最清潔的,利用起來效率最高的一種能源形式。但是這里還有一個問題,這個電是來自于煤碳油氣還是來自于風電、太陽能,完全不一樣。
第二個是大幅度提高終端用能的電氣水平,在新世紀的能源革命中,哪個國家的終端電氣系統轉型成功,哪個國家就會在新一輪能源革命中搶占先機。現在各個國家電氣化水平,最高的是美國,不到40%,其他一般都在22%到28%之間。
現在有一個問號,70億噸標準煤怎么辦,要靠化石能源去供應,我們實現不了藍天夢。下面是在基金會支持下,我們研究所與國內的協會如可再生能源學會等一起研究的一些成果,關于中國2050年可再生能源發展前景的途徑研究。
282萬億GDP的能源供應需要70億噸一次能源供應量,真正起到做功作用的是看終端供應量。按2010年的效率結構我們折算一下,到2050年70億噸一次能源對應的終端能源為48億噸標準煤。這些巨大的能源使用對生態環境改善是一個巨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