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財經:您認為新一輪電改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什么?
曾鳴: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規劃缺失,面臨雙側(發電側和用電側)隨機波動的電力系統,如果繼續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整個系統的規劃,將會面臨嚴峻的局面。談到規劃,就不得不談我們電改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新電改就是要考慮通過什么樣的能源體制革命,能夠不再規劃缺失、能夠使整個系統優化、能夠節能減排、能夠提高能效、能夠促進大規模清潔能源集中和分布地上網和高效利用,因此不論是“放開兩頭”搞市場還是獨立輸電價格“管中間”,都要有利于上面這些目標的實現。
然而,狹義的電力市場化改革、狹義的輸電公司模式、以及與集中上劃農電管理相反取向的輸配分開模式,都是無法實現這些目標的。我們要的是,用電越多應該越貴的電力市場,需求側真正能夠有響應的市場,而且這種響應是用戶自覺提高用電效率、自覺優化自己的用電曲線,或者大家盼望的售電機構能幫助用戶實現這些。這樣一來,新的售電機構就可以進來,由他們來做這些事,而不僅僅是利用自己民營企業人少效率高,就能給用戶降點價格來鼓勵用戶多用電,以達到薄利多銷的目的。我們的根本目的是節能減排、可再生能源利用。
鳳凰財經:您說的提高效率,賣電的肯定希望電賣得越多越好,必要的時候還會操縱市場,政府要怎么把這一塊管起來?
曾鳴:因此我們新電改所設計的市場機制和監管模式必須能夠激勵售電主體為它的用戶提高用電效率,優化用電模式,以此來盈利。而不是通過采用增供促銷的手段來盈利,例如售電機構應該是通過競爭出售用電(節電)服務,而不是競爭出售電量,政府對于售電機構的監管與考核應該是用戶的用電效率,用戶單位用電的效益等指標,而不是用電量。對于提高用電效率的要給予獎勵,反之則要懲罰。如果通過售電側放開,引入競爭機制能夠促進用戶節電、提高用電效率,節能減排,那么電改才算成功了,一定比目前壟斷下的節能減排更有效率。
將來買電,或與手機話費套餐類似
鳳凰財經:很多人關心售電側放開,這也是新電改最大的亮點所在,將來會不會出現一個電力交易的現貨市場,消費者可以選擇買張三的電還是買李四的電?政府如何監管這個市場保證公平競爭?
曾鳴:新電改方案只是解決了還原電力商品屬性的電價機制問題,企業重組、瘦身、考核,以及地方權責的體制改革還有待在國企改革與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案中進一步明確,需要一系列體制機制改革方案與電價市場化改革方案協同配套,僅憑此一項改革方案還不能判斷改革的力度,尚待其它有關國資、國企改革方案以及相應的制度設計、法律修編。
售電側放開后,售電側電力市場到底如何建設是電改能否成功的關鍵。我個人認為,要研究解決以下幾個具體問題,否則就會出現這樣一種局面:由于政治優勢,管住中間沒有問題,而兩頭放開將遲遲實現不了。也就是說12年前“廠網分開”一夜之間實現,“競價上網”等了12年還沒有到來的情況將再次重演。
所以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如下:
一、研究需求側響應資源如何引入到售電側市場中來,使得終端用戶真正有能力有可能有動力選擇供電商。
二、研究如何讓新的售電機構有激勵并有義務為它的用戶提高用電效率,優化用電模式,增加清潔能源消費比例,并且有助于整個電力系統用電負荷曲線優化,在此基礎上售電機構自身能夠合理盈利。
三、售電市場如何規避市場力,盡可能降低其寡頭特征,提高市場競爭效率。
四、電力系統整體規劃如何強化,如何在規劃層面和運行層面同時實現電力系統總體優化,是未來中國電力系統在市場環境下和在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并網所形成的混合能源時代條件下面臨的最有挑戰的問題。我個人認為,要實施源網荷儲協調規劃和運行的體制機制政策和智能電網技術。
總之,對于中國電力而言,要宏觀上強化一體化規劃,微觀上盡可能引入市場機制和有效監管。要永遠記住提高用電效率和節能減排對于我國才是王道,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市場和政府這兩只手的作用到底怎么擺,應該以此為準。
鳳凰財經:什么是需求側響應?
曾鳴:需求側響應應該是一種資源,或稱之為可中斷負荷資源。就是說,如果一個用戶他同意在用電高峰時,如果系統供不應求或者出了事故,他可以讓調度機構中斷他的一部分用電負荷,至于中斷多少、持續時間、提前預警等等,供電機構可以和用戶商量,這樣供電公司給予用戶一定的補償。
如果用戶提出一些需求,供電公司基于這些參數給他一個套餐,也就是電價折扣水平,參數不同、折扣不同,就和手機套餐一樣,簡單說,就是個性化的用電方式。需求側市場潛力巨大,將來隨著科技進步,比如多能互補,家庭安裝一個互用智能系統,系統會自動根據不同時段的價格,來選擇是發電供熱還是天然氣供熱,實際上現在市場上已經有這樣的產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