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輸配分開,成本大于效益
鳳凰財經:重新定位電網功能,使之在政府的授權下科學制定和實施電力行業規劃,會不會又造成新的政企不分?
曾鳴:不會造成新的政企不分,因為電網企業定位成公用事業型企業,不是政府也不是事業單位,電網企業這樣的定位在很多國家都能見到。政府依然要對它進行監管,政府或者電力管制機構是授權它制定規劃,這個規劃政府依然要審查的,政府為什么要授權它來制定規劃呢?
因為:一,它已經是公用事業公司了,它能夠基于整個系統效益最大的目標來制定電力系統規劃;二、它可以做到協調優化供需雙方,因為協調優化所需要的大數據都在電網企業相關部門或者系統調度機構手里;三、專業性的要求。
鳳凰財經:老百姓認為,目前電價的支出占生活開支的比重遠低于手機話費,還是不要改了,一改就要漲價。移動、聯通各種套餐,有些收費極不合理,消費者還不是照樣沒有知情權,表面上是在競爭,實際上還是幾個寡頭壟斷,電改會不會也變成這樣?
曾鳴:如果電信都會出現寡頭壟斷,都會出現嚴重信息不對稱的話,那么電力更有可能了,這是因為電力這個商品屬性要遠低于電信,而電力的安全性、短期價格沒有彈性、普遍服務的要求、對于環境的影響、投資的專一性等等,將使得建立一個公平充分競爭、對消費者利益有保證的市場比較困難。
鳳凰財經:實際上,老百姓的這些說法不是沒有來由的,讓我們聯想到我們的電信改革所走過的歷程。
曾鳴:電信改革所走過的歷程對于當前要啟動的電力改革有幾點啟示;
一開始電信也是采用橫向拆分縱向拆分,國外也有現成的做法。后來實踐證明,沒有能夠建立有效競爭的市場,國外也是這樣,之后采用新增營業牌照的做法,試圖逐步引入競爭,但是很長一段時間還是不能實現有效競爭。
因為原有電信企業個頭太大,隨著電信不斷技術進步并且成本大幅度降低,同時需求大幅度增加(而這個需求的快速增加的動因之一也是手機使用功能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這個時候原來具有自然壟斷屬性拆分之后也不能有效競爭的那部分領域已經不再具有自然壟斷屬性了,可以拆分并且各自建設基站和網絡進行競爭的成本低于競爭所能夠獲得的效益了,因此中移動、中聯通、中電信三家都是全業務全區域,也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樣的情況了,因此市場競爭也就有了。
這說明當科技進步和成本大幅度降低了,自然壟斷屬性就會消失,重復建設所增加的成本就會低于競爭所產生的效益,這個時候市場就真正到來了,電力也是網絡型行業,但是在目前科學技術水平和建設運行成本水平下,輸配領域的自然壟斷屬性還不可能消失,因此拆分也不能競爭。如果也像電信那樣三個企業相互全業務全區域重復建設電網,那么成本肯定高于競爭效益,因此現階段輸配分開是成本大于效益的。
電力的安全性、投資密集性和專業性、環境外部性、資源稀缺性,或者說用電效率要求甚至普遍服務的程度都與電信行業差異很大,因此電力改革與建立市場有自己特殊性,和電信網絡的改革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