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年)》(下稱《行動計劃》)的實施中,國電集團在火電環保上保持高額投入,加快減排治理工程.“十二五”期間,新建火電機組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十二五”前四年,累計投入環保技改資金180億元,環保部主要大氣污染物總量減排責任書要求的13臺脫硫治理項目已完成,131項脫硝治理項目已完成127項,超額完成進度.
圍繞《行動計劃》、京津冀聯防聯控、技術創新等話題,本報記者與國電集團副總經理米樹華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全面實施增量和存量節能減排
中國能源報:《行動計劃》對新建項目機組等級、煤耗和現役機組改造升級做出了明確的部署,國電集團采取了哪些行動落實這些目標?
米樹華:火電在國電集團總裝機中占比約3/4,火電的轉型升級,決定了打造“綠色國電”的成敗.近年來,我們以“綠色國電”為引領,在火電產業方面優化增量、改造存量,全面改善火電產業結構.
增量方面,堅持煤電清潔高效發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重點發展大型清潔高效節能環保機組,除了個別熱電聯產機組外,不再新建60萬千瓦以下火電機組,重點發展60萬千瓦以上大容量的超超臨界機組.
拓展儲備優質項目,2012年投產的國電布連電廠在國內首次應用輔機單列配置理念,供電煤耗實現292.9克/千瓦時,處于國內空冷機組的最優水平;今年即將投產的國電泰州電廠,通過大力開展設計優化,在國內首次應用超超臨界二次再熱技術,確保實現發電煤耗253.17克/千瓦時的設計目標,將創造世界一流能耗水平.
存量方面,加大設備改造力度,提升設備節能減排能力.
一是突出規劃引領,統籌安排設備改造.嚴格按照《行動計劃》要求,將目標任務切實分解到分子公司和各電廠.
二是突出創新引領,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和技術服務能力,應用推廣高頻電源、濕式電除塵、純凝與背壓混合運行供熱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和裝備;自主研發的等離子體無油點火裝置,累計節約燃油上千萬噸;東勝、榆次等機組應用熱泵和背壓供熱技術,平均供熱能力提高35%,降低煤耗15克以上.
三是突出重點引領,突破節能環保瓶頸.依托北侖電廠,全面系統開展60萬千瓦亞臨界機組改造技術研究,預計可降低煤耗40克/千瓦時左右,為占裝機規模46%的亞臨界機組綜合提效、脫胎換骨探索了一條新路.綜合應用先進環保技術,完成泰州2號、常州1號機組等環保改造示范項目,確保達到燃機排放限值,為集團超低排放改造的推進奠定了基礎.
中國能源報:國電集團針對火電項目增量和存量所做的這些節能減排的切實舉措取得了哪些實質性的效果?
米樹華:通過火電產業優化結構的不懈努力,國電集團供電煤耗穩步下降,環保能力不斷提升.2014年集團供電煤耗312.8克/千瓦時, 2013年在全國火電機組能效對標競賽中,集團百萬千瓦機組和空冷供熱機組主要指標保持全國領先,京津冀周邊地區的大同9號、東勝2號等30臺機組獲選優勝機組,獲獎數量居可比企業之首.
截至2014年底,國電集團脫硫、脫硝、除塵設施裝備率分別達到99.8%、93.7%、100%.“十二五”期間,國電集團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逐年下降.2014年國電集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別為55.04萬噸、76.31萬噸,分別下降18.49%、26.35%,僅為2011年的61.0%和54.8%,其中氮氧化物年度減排量接近前三年減排量的總和,二氧化氯已經完成“十二五”減排任務的185.06%.
積極投身京津冀聯防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