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華銳風電在技術上采取怎樣的一些技術手段去趕超同類行業,相比同類行業的一些技術,我們華銳風電的技術優勢在什么地方?
[華青松]
從風電機組,作為一個裝備制造來說,有幾個技術路線,第一種是直驅型的技術,第二是雙饋型的技術,第三是半直驅型的技術路線。我們采取了雙饋的技術路線,這個路線在國外是非常成熟的技術路線,也是國外最早出現的技術采取的也是這種形式。
我們在技術路線確定之后,從風電機組的全生命周期對它的成本、可靠性、先進性,在各個環節采取了相應的措施。比如看它的機組選型的型式,成本,設計成本有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包括它的可靠性,這一塊我們采取了先期的理論評估,評估理論的可靠性,在后期制造樣機,通過在樣機采取實驗的方式來驗證可靠性。我們采用了國外最先進的汽車行業比較通用的控制可靠性質量的開發流程,在設計階段、樣機設計階段和小批量階段,包括后續的大批量生產的階段采取措施來嚴格控制它的質量和可靠性。
[主持人]
在您剛才介紹的,不管是行業的技術水平,以及介紹到華銳風電技術水平的時候,您不斷的提的是一個詞是全生命周期,我們知道華銳風電在今年舉行了戰略發布會,還有一個舉措是成立了銳源風能技術有限公司,提出了要打造高端運維服務,實現全生命周期的風機產品和客戶服務的理念,請您為我們具體解釋一下提出這一理念的考慮是什么?
[華青松]
從運維的角度來講,我們有多方面的考慮。
第一,我們國家風電行業經過了十來年的快速發展,有一個非常大的容量。我們的風電機組大批量的裝機是在2008年之后,風機裝機之后經過5年左右的運行時間,就進入到一個需要大批量運行維護的階段。這個時間段從2013年開始,2013年第一批需要運維的機組開始出現。風電機組設計周期是20年,或者更長一些是25年,實際上經過5年之后有10到15年是需要維護的,包括風機的制造和安裝之后,有四分之三的生命周期是需要運行維護的。
第二,華銳風電裝了大量的風機,有1萬臺的風機需要運行維護,能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利潤和利益。
第三,我們的國家裝機容量在去年已經達到世界第一了,市場的潛力也是非常大的。我們在運維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投入,從團隊包括運行的機制,以及各個區域的組合,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
第四,這實際上也反映了我們企業的戰略,我們對待客戶的態度。我們一直把運維看的非常重要,我們把風電機組賣給客戶,運維是一種售后服務,我們通過一種優質、快速、高效的服務讓用戶滿意。從這一點來說,我認為是一個雙贏的效果。
一方面,客戶通過我們的優質和快速的運維,讓機組在正常發電,為他創造最大的收益。另一方面,從公司的角度來說,我們為賣出去的產品提供很好的運維服務,客戶對我們滿意,我們還能持續的獲得新的運維訂單,包括客戶滿意會把新的風電項目交給我們來做,這是一個雙贏的效果。從這個意義來講,華銳風電把運維當作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提供優質、高效的運維服務。
[主持人]
我們不難看出運維具有非常大的潛力和市場,對于雙方也是一個雙贏,但是不是所有的企業都可以輕易的進入到這個領域,請您介紹一下風機運維的難點在哪里,華銳風電在運維上面采取什么樣的手段來保證實現最大的價值?
[華青松]
運維的難點要說說風電場建設的自然環境的情況。可以說,我們的風電場大都是建在偏遠的地區,因為偏遠的地區風資源比較好,另外土地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我們的很多風機在西北、華北、東北,那里遠離人煙,是一個非常艱苦的地方,這就要求我們運維工人要極大的付出。我們講優質的產品和優質的運維是我們公司發展的一個重中之重。但是我們看到運維人員跟客戶之間交流有些時候會出現問題,有的時候反應比較慢,一方面我們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同時也正是基于我們在風電場,運維條件非常困難,往往1個人要管幾十臺風機,這是一個巨大的工作量。這個也是我們運維的一個難點所在。
[主持人]
我們知道不管從運維的角度,或者從大兆瓦風機的生產制造角度來講,我們公司都是需要不斷的去發展和創新的。在您眼中,我們華銳風電在創新方面做了哪些努力,投入的資金有多少?
[華青松]
我想我們公司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點,就是技術引領創新。我們有這個理念。實際上,公司從最早的引進機組到消化吸收,到造出來我國第一批海上風電機組,這里面有很多技術的創新點。我們公司對技術創新這一塊一直以來非常重視。舉例來說,上海東海大橋海上示范項目,我們當時的風電機組有很多的創新點,比如自維護系統,這是我們獨有的創新點,也發布了一些知識產權和專利、學術論文等等。通過這個自維護系統,當風機的大部件,比如齒輪在機艙里面發生問題,通過自維護系統可以簡單的把大部件吊到下面小型的作業船只上,再吊上去進行維修。通過這個創新點,我們維護一次風電機組,就是做一次大部件的維修可以節省2千萬到4千萬的費用。通過這些創新點不斷的積累,最終體現在產品上面,產品就是一個優質和先進的產品。
華銳風電非常看重技術引領創新,公司每年對技術研發的投入都是非常高的額度。通過這些技術研發的投入,我們從人員到新技術的合作,包括一些實驗設備、實驗裝備的購置等等,形成一個非常良好的技術創新的環境,來幫助我們實現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技術創新的目標。
[主持人]
最后我想問您一個問題,您對于我國“十三五”期間的海上風電的發展有哪些期望,希望整個社會包括行業和分散的企業,以及政策方面能做出哪些努力去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呢?
[華青松]
我們對海上風電非常重視,之前說的我們有海上、海外。2014年完成科技部重大項目10兆瓦風電機組的開發,在國內也是最早的完成10兆瓦級別的風電機組開發的整機制造企業。今年推出一系列的產品,比如3MW/130, 3MW/139,這兩款在長江口以北經過山東和河北一直到遼寧,是適合這一片海域裝機的新一代的風電機組。同時我們在原來5兆瓦和6兆瓦的風電機組基礎上開發了SL5.X這款產品,這個具有很好的發電功率的適用性,可以從5兆瓦一直覆蓋到6兆瓦整個功率區間段,這是一個產品技術平臺。此外,我們還積極的參與國家和各個省市的一些科技創新項目。最近,上海市科委批準,我們承擔6兆瓦的深遠海的風電機組的科研項目,這是我們經過這么多年的海上風電的發展,從地方政府到業主,包括行業,對我們也是認可和信任的,把這樣一個重要的任務交給我們來做。
[主持人]
從行業的角度來看,行業以及政府推動風電在“十三五”期間發展,需要出臺哪些政策呢?
[華青松]
第一,我們在“十二五”期間有100萬千瓦的特許權項目,我們是參與的單位之一。我們希望“十二五”期間這四個特許權項目在后期能夠得到執行,我們將以積極的態度和優良的產品來為項目執行方提供服務,我們是捆綁在一起、多方聯合的一個共同體。第二,“十三五”期間海上風電的發展需要一個全行業的協作。包括我們的項目業主單位、整機制造商、安裝施工單位,包括整個全行業供應鏈所有參與的單位,大家都要協作起來。通過協作可以達到降低海上風電機組裝備制造成本和安裝運維的成本,同時達到施工的高質量。我想這是一個行業的協作。
對于“十三五”海上風電的發展,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是政府的支持。最近從國家能源局到海洋局到各個地方的能源局主管部門和領導多次在公開場合,包括這次在寧波的海上風電領袖峰會上,各位領導指出我們的“十三五”海上風電發展有非常宏偉的目標,也會從國家的層面對海上風電的發展給予全面的支持。我想,“十三五”期間,整個海上風電的發展不光是風電行業,應該是全社會的一個任務。從政府到行業到地方,以及到整個產業供應鏈,我覺得是一個協同的工作。也只有在整個大的環境下,大家一起協作,我們才可以完成“十三五”的1000萬千瓦的宏偉海上裝機目標。
[主持人]
我們也希望像您所說的“十三五”期間,海上風電勢頭能夠發展的越來越迅猛,我們希望華銳風電在“十三五”期間繼續引領行業,實現海上風電1000萬千瓦的宏偉目標。感謝您今天做客會客廳,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