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林伯強:能源轉型沒有“免費午餐”
2016-07-14
來源:環球時報
瀏覽數:1047
德國是全球能源轉型的先行者與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領頭羊。為達到2050年60%能源消耗和80%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的目標,德國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減少火電份額,并宣布將在2022年前關閉所有核電站。目前,2015年可再生發電在總用電量中的比例已接近1/3。
德國是全球能源轉型的先行者與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領頭羊。為達到2050年60%能源消耗和80%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的目標,德國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減少火電份額,并宣布將在2022年前關閉所有核電站。目前,2015年可再生發電在總用電量中的比例已接近1/3。
至少從表面上看,德國清潔能源轉型說明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是可行的,也不會對電網的安全與穩定產生顯著影響。2015年德國有兩大標志性事件。第一件發生在2015年8月23日,當德國電力需求達到峰值時,83.2%是由可再生能源電力滿足。第二件發生在2015年3月20日,德國電力系統合力應對日偏食,終平穩度過。
然而,清潔能源轉型不存在“免費午餐”,德國的高可再生能源比例的直接代價是電價大幅度提高。2015年德國電價約為26歐分/千瓦時,能源費用位居歐洲第二,高于平均水平約40%。德國電價中的可再生能源附加費更是節節攀升,2015年為6.35歐分/千瓦時,比2012年提高75%,已超過目前中國許多地區的電力價格。
盡管中國還處于工業化城市化階段的發展中國家,保持低廉穩定的電價對經濟發展與民生極為重要??稍偕茉吹陌l展必然伴隨電價上升,政府和消費者需要有所準備。政府可考慮在消費水平較高的地區推動可再生能源使用,將能源清潔發展成本向消費側適度傳輸,設計好補貼政策。只有價格扭曲盡可能小,才能保障行業可持續發展。
與此同時,電力市場化體制改革和市場化可再生能源發展機制的建立,一方面保證了可再生投資者取得可預期收益。另一方面,德國成熟的可再生能源配額制,保證電網企業有能力收購足額可再生能源發電。不僅如此,市場化的多品種發電競爭上網價格機制的形成,將大幅拉低可再生能源電價格。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和中國能源消費相比,德國的能源消費量比較小,且背靠歐盟大電網,其電力輸入輸出易于調配。然而,中國是能源消費大國,且無論是傳統能源還是可再生能源,都存在著電源與電力負荷逆向分布的問題。隨著可再生能源比例上升,中國可能需要花大更大氣力和更多資金,發展遠距離輸電等調配技術和分布式、微網、儲能等消納技術。
中國同樣有著雄心勃勃的能源清潔轉型目標。2020年計劃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5%,煤炭消費比重控制在62%以內;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以此推算,2020年至2030年新能源發電的比例需要提高至3成,風、光能比例需要達到10%。然而,2015年中國一次能源中風光比例僅有2.1%。制定一條最適合中國發展的清潔能源轉型之路,德國的前車之鑒值得參考。(作者是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協同創新中心主任)
- 閱讀上文 >> 讓京津冀成為可再生能源并網試點區可行嗎?
- 閱讀下文 >> 歌美颯中國區CEO安然:立足中國市場需要足夠的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