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油價跌破40美元后,幾年來“高歌猛進”的國際新能源資本投資熱情迅速萎縮,而中國的風電市場卻看不到任何減速的跡象。
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全球風能理事會理事長奧沃斯澤沃斯這樣說道,“正如中國的經濟成為全球的熱點一樣,中國的風能產業同樣正在成為全球風能事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不失時機地選擇在中國舉辦各種學術交流,就是希望讓它真正成為技術和產業交流的重要契機,國家之間可再生能源合作最可賴依的舞臺,造福全人類的未來。”
風力發電是新能源發電中技術最成熟、最具規模開發條件和商業化前景的發電方式。大力發展風電,保護中國能源安全和大氣環境成為時下人們最關注的熱點。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一輪重工業化時期,能源、原材料和制造工業增長速度加快導致經濟消耗彈性系數不斷擴大。”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主任王仲穎在接受《僑報》記者采訪時說。
王仲穎還坦言,中國地質科學研究院發布的報告指出,除煤炭外,我國主要礦產資源都已告急。能源問題引發的中國經濟增長成本將加大,必須高度重視我國的能源安全問題。
據國際能源署預測,2010年風電總裝機5500萬千瓦,2020年1.12億千瓦,其發電量占世界總發電量的1%。我國并網風電場總裝機容量2002年達46.8萬千瓦,風電機組已初步實現國產化,2002年國產機組占當年新增裝機容量的42%,累計市場份額達11%。預計總裝機容量2020年可達約2000萬千瓦,占全國發電總裝機的2%,發電量約占1%。
的確,風能作為永不枯竭的能源,大大超過水流能量,也大于固體、液體燃料能量的總和。據專家估計,2020年我國風力發電總裝機容量可達2000萬千瓦,在電力能源結構中占2%,相當于每年減少使用5495萬噸原煤和2748萬噸原油。
市場份額和技術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