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推薦這篇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中國華電企法部主任陳宗法的文章,文中作者與大家分享了關于五大發電集團將如何布局售電側放開的觀察與思考。
最近,一波成立售電公司的浪潮來襲。有觀點認為,面對售電側放開,五大發電集團將會成為電力市場競爭的主力軍,然而目前來看,五大集團仿佛在售電業務上并沒有特別的動作,他們究竟有什么打算?還是發電集團在成立售電公司上有什么障礙?今天,我們推薦這篇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中國華電企法部主任陳宗法的文章,文中作者與大家分享了關于五大發電集團將如何布局售電側放開的觀察與思考。
近期,一些社會資本和地方能投紛紛投資設立售電公司,廣東、江蘇、山東、龍江、浙江......,在全國似有燎原之勢。與之形成反差的,作為電力行業巨頭的五大發電集團時至今日公開實質性動作的并不多,不免引起社會媒體的種種猜測:面對售電側放開,是“趨之若鶩”的社會資本“無知者無畏”呢?還是“穩坐釣魚臺”的五大發電集團在“侍機而動”呢?根據個人的觀察與分析,“內熱外冷、穩扎穩打”,應是真實寫照。
今年3月中旬,新電改的核心文件9號文一公布,立即引起了業內外的廣泛關注,一致認為“穩步推進售電側改革,有序向社會資本放開售電業務”是本次電改的最大亮點。五大發電集團到目前之所以還“穩得住”,除了不愿意充當“出頭鳥”外,主要是因為國家法律還有障礙,售電側改革的配套政策還不明朗,電力業內外仍有一些改革爭議。五大發電集團自身既有“底氣”,又缺乏資源、人才、經驗、平臺,也是重要影響因素。
4月24日,第12屆全國人大第14次會議,20年來首次修改《電力法》,旨在落實國務院“先照后證”的改革精神,將工商登記由前置審批改為后置審批。但是,仍保留了“一個地區只設立一個供電營業機構”條款,與新電改9號文件放開售電側的精神相悖。售電側改革的配套文件,如《向社會資本放開配電業務暫行辦法》、《關于推進售電側改革的實施意見》等仍在擬定、討論之中,至今還沒有下發,致使組建售電公司缺少政策依據和行動指南。另外,在售電側改革中,對電網公司開展售電業務,是采用“分離模式”還是“兼營模式”,即將競爭性售電業務是否從電網公司完全分離出來,僅保留“兜底”售電職能還有很大爭議。五大發電集團除了近年來取得一些大用戶直供電、熱力銷售的經驗外,總體上還缺乏為用戶提供綜合能源觖決方案,促進新能源消納發展、服務節能減排等實際經驗,也缺少相應的配售電資產、管理平臺,以及營銷、計量、結算等專業人才隊伍,均需要在今后的改革實踐中學習、探索、培育、引入。
當然,五大發電集團沒有象民營資本一樣,早早成立售電公司,與其“自身底氣”或是“比較優勢”也不無關系:
一是政策支持。9號文盡管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配售電業務,“多途徑培育市場主體”,但也強調“允許符合條件的發電企業投資和組建售電主體進入售電市場,從事售電業務”。
二是進出門檻。“根據開放售電側市場的要求和各地實際情況,科學界定符合技術、安全、環保、節能和社會責任要求的售電主體條件。明確售電主體的市場準入、退出規則”。近期社會資本紛紛組建的售電公司,只是名義而已,并未取得政府相關部門的批準或許可,實際不能真正開展售電業務。
三是國際經驗。據專家分析,國際上擁有電源優勢的發電企業組建售電公司是普遍規律,并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例如,英國共有20個售電商,其中,前6大電力零售商所占市場份額超過90%,同時也是前6大發電商,且其母公司均為歐洲電力巨頭,如法國電力、意昂集團等。
內斂固然是實力的象征,但是,作為發電企業誰不希望搶得售電市場的商機呢?其實,媒體每報道一家社會資本設立售電公司,都是對每一位電力業內人士心弦的一次扣動或沖擊!9號文一頒布,五大發電集團很快意識到,允許發電企業投資售電公司是重大機遇,有利于發售一體,產銷對接,延伸產業鏈,拓展經營發展空間;也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讓大型火電或低成本水電機組多發電,提高綜合效益。況且,目前全國電力市場普遍過剩,大有加劇競爭之勢。在此形勢下,各大發電集團面對新電改特別是售電側放開做了什么呢?根據本人的觀察,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積極研究新電改,密切跟蹤試點動向,提出針對性的應對舉措。近一個時期,五大發電集團通過集中學習、專題培訓、座談討論、實地調研、課題研究等多種方式,積極開展新電改方案及其影響的研究,深入分析對經營理念、安全生產、運營管理、發展空間、盈利模式、投資決策、業績考核、人才隊伍等帶來的影響,提出應對舉措。同時,密切跟蹤新電改試點動向,如深圳、蒙西,安徽、湖北、寧夏、云南、貴州等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北京、蘇州、佛山、唐山、上海等城市的電力需求側響應試點,努力做到胸中有數。
2、共同參與國家層面新電改方案及其剩余配套文件的制定,反映發電側的合理訴求。據悉,本輪新電改主要由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強力推動,以部際聯席會議方式予以研究、組織、落實。部際聯席會議下面還設了三個專項工作小組:電力交易及市場建設組;輸配電價及交叉補貼組;獨立售電主體組。五大發電集團作為列席代表與小組成員,充分利用參會機會就推進輸配電價改革、促進電力市場建設、組建并規范運行交易機構、放開發用電計劃、推進售電側改革、加強燃煤自備電廠監管等內容積極發表意見、提出建議,與其他各方進行討論、協商、交鋒,爭取相對有利的政策環境。
3、摸清集團發電資產家底,抓緊建立營銷體系,開發競爭報價信息系統。面對即將到來的售電側放開,五大發電集團已作謀劃和打算,摸清全集團發電機組家底,加大設備投入,杜絕設備“漏檢”、“欠修”,努力減少非停,提升設備可靠性,真正做到“度電必爭、穩發滿發”。同時,加強電力市場營銷工作,開發覆蓋全集團的競爭報價信息系統,特別在新電改試點省區,紛紛從全系統抽調專業人員設立營銷機構和充實營銷隊伍,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的“區域一體化”營銷體系和協調機制,明確區域公司市場競爭的主體責任,統一分配區域內發電企業的競價電量,統籌優化各種電源資源,發揮區域整體優勢,提高巿場相對競爭力。
4、主動開拓、儲備優質電力用戶,探索參與電能直接交易,籌建售電公司,布局售電市場。新電改方案一推出,五大發電集團開始轉變工作重心,由過去“跑政府”轉為“跑市場、跑政府相結合”,主動加強與電力用戶、政府部門、競爭對手、調度交易機構的溝通協調,加強市場聯盟,防止惡性競爭或操縱市場,實現多方共贏。與社會資本急于設立售電公司不同,均開展了售電公司業務范圍、運營模式、交易策略等內容研究,而且有相當一部分區域發電公司和電廠紛紛深入周邊區域,努力挖掘優質大用戶,提前上門溝通交流,建立用戶檔案,儲備用戶資源,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為籌建售電公司做好前期準備。在方法上,擬先在直供電量大、大用戶集中的區域或新電改試點省區組建售電公司,做到產銷銜接,全產業鏈經營 。
據媒體報道,7月1日,華電集團在成都召開重點區域市場營銷體系建設暨籌建售電公司工作會議;近日,華能集團下屬內蒙華電發布公告,稱已簽署《發起設立內蒙古電力熱力銷售有限公司出資協議》;8月3日,國家電投集團下屬寧夏能源鋁業,獲取了由銀川高新區工商局頒發的國家電投寧夏電能配售電有限公司營業執照。這些舉措都標志著五大發電集團正式布局售電市場的開始。可以預料,隨著售電側改革配套文件的出臺,五大發電集團組建的售電公司將會成為電力市場競爭的主力軍,讓社會用戶擁有更多的選擇權,幫助用戶節能減排,提供綜合能源觖決方案。
(作者:陳宗法,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中國華電企法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