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傳統能源的日趨枯竭、生態環境挑戰日趨嚴峻,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能源格局正在慢慢地發生轉變。
目前,環境保護、節能減排和新能源產業發展已是大勢所趨。而未來,能源生產和消費將以清潔能源為主,有分析指出,隨著清潔能源應用越來越廣泛,綠色能源將進入社區、進入尋常百姓家庭。
新能源產品進入百姓家庭,汽車可謂首當其沖。而發展節能環保產業與發展新能源汽車,節能降耗減少排放,已成為世界汽車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按照國務院頒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今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將達到50萬輛;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
除了汽車,光伏發電電氣設備也為民眾所喜愛。2005年,光伏產業在中國出生并逐步興起,2010年開始在國內呈現爆發式增長。而近些年光伏發電更是進入了尋常百姓家。
太陽將溫暖帶給大地并給予萬物生命,但同時它也為人類開發新能源創造了契機和財富。民眾在自家屋頂上安裝光伏發電電氣設備可以增加電力的自給程度,也可以將多余的電量上網賣錢。這樣既緩解了民眾的用電壓力,也綠色環保。
記者了解到,前不久江蘇省東海縣“綠色”新能源太陽能發電項目開工建設。據悉,該項目將于今年10月底建成并網發電,與傳統的火電相比,每年可節約使用標煤7008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6093噸、二氧化硫199.56噸,氮氧化物149.68噸,銷售電力收入約3億元。
混合動力和新能源汽車的出現帶給了人們無限的想象空間,光伏發電也讓人們看到清潔能源的力量。雖然目前新能源車越來越多,我國的綠色能源事業也得到迅猛發展,但是新能源和混合動力轎車高高在上的價格,也成為其進入百姓家里的“擋路虎”。
盡管中國的綠色能源事業發展迅猛,但綠色清潔能源對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依然是一個美好的夢想。有分析就指出,目前我國綠色能源產業商業模式尚未成熟,由于諸多光伏電站開發所處區域限制加之現有電網接納大規模新能源入網技術和政策仍存在難點,因此普通人要用上光伏電力資源還很難。
全體公民是生態文明的建設者,也應該是生態文明的受益者。業界人士呼吁,應該出臺更多的舉措,提速新能源向產業化轉化,同時更大限度地降低新能源的門檻,加快新能源走進平常人家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