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隨著大批風電機組質保期的臨近,風電運營維護成為市場參與者眼中的一塊“肥肉”,都想進入分一杯羹。不過,目前我國風電運維市場仍未建立起明確規則,這也成為該市場有序發展的障礙。
在2011年之前,中國風電市場一直保持高增長的態勢,新增裝機容量從2005年的51萬千瓦一躍增長到2010年的1893萬千瓦,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100%。按照質保期五年計算,近幾年將有大批風電機組相繼出質保期,而過了質保期的風機,設備供應商再給風電場業主提供服務就要收取費用。
由此可見,大量裝機背后有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運營維護,特別是在前幾年大規模上馬的風電設備即將出質保期時,運營維護市場就成為風電市場各方爭奪的戰場。北京漢能華科技公司的研究報告顯示,到2020年,包括運維在內的中國風電服務市場總量可能高達1000億元。
一位新能源行業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目前風電運維市場的參與者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風電場開發商自己設立專門的運維公司,如華能、大唐、龍源電力等;另一類是大型機組和零部件制造商成立運維公司,向業主提供售后服務,金風科技、明陽風電、聯合動力就屬于這一類;最后一類就是專門做運維的第三方公司。
“上述三類各有自身的優勢,第一類的優勢在于風電場是自己的,決定權很大,第二類是最懂自己風機的,第三類則可以提供較多增值服務。”該人士介紹。
風電市場上積極布局的企業并不在少數。華儀電氣一位負責人認為,運維這塊以后市場會很大,一個風場每年的維保費用能達到200萬元以上,做得好的話會賺錢,目前公司成立了專門的運維公司,一方面做自己風機的維保,另一方面由于近幾年整機市場變化很大,因此也會做其他品牌雙饋型風機的維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