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關注的是,今年7月9日,華銳風電的兄弟公司大連重工也宣布,計劃投資5000萬元設立大連大重風電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布局風電運維市場。一位市場分析人士表示,雖然華銳風電稱與大連重工的服務公司現在并不存在同業競爭關系,但大連重工的目的是做出質保期的機組運維,因為華銳風電并沒有專門的運維公司。
此外,經過兩年的低谷期,中國風能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新增裝機容量16088.7MW,累計裝機容量已經達到91412.89MW,新增裝機和累計裝機兩項數據均居世界第一。2014年將是中國風電產業發展的“豐收年”,有機構預測新增裝機最高達到22GW。
這些機組在三到五年之后,又將為風電運維提供巨大的市場。然而,目前風電機組的運營維護費用不僅有上漲的趨勢,在行業標準尚未確立的情況下,服務質量也大多良莠不齊。
一位行業人士也坦言,畢竟前幾年風電市場發展太快了,有部分風電場是確實存在問題的,這樣看來,風電機組出質保期得有明確的規則,否則開發商和設備供應商很難就出質保期達成一致,這次華能新能源對華銳風電的訴訟請求就主要集中在不退還質保金,但在兩方的博弈中,占優勢的通常是開發商,設備供應商只能妥協,因此需要建立一個第三方標準。
9月底,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關于規范風電設備市場秩序有關要求的通知》也表示,質量保證期驗收是風電設備質量管理的重要環節,由于缺乏統一的標準、明確的機制和通暢的信息公開渠道,風電機組不能進行正常質量保證期驗收的現象較為突出,導致質保金無法順利結算,加大了風電機組制造企業的生產經營壓力,暴露出風電市場機制不健全的問題。
為此,國家能源局提出建立質量保證期驗收和爭議解決機制,要求驗收完成后,如機組各項指標均滿足驗收大綱要求,則機組通過驗收,買方應盡快向賣方支付質量保證金。買賣雙方對于驗收結論存在爭議的,任何一方均可委托具備技術能力的獨立第三方機構開展驗收工作。買賣雙方應依據第三方機構出具的驗收結論形成驗收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