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甘肅新能源的現狀是,一方面省內無力消納,一方面地方發展新能源的熱情不減,不斷開工建設。
截至今年10月底,甘肅全省電源總裝機容量3174萬千瓦,而預計今年最大負荷只有1450萬千瓦,全省電力富裕,本地消化不了,供需矛盾突出。
全省裝機富裕,新能源的發展勢必會擠占傳統能源的市場空間。省電力調度中心主任景乾明分析了今年省內電力市場形勢:截至10月底,甘肅新能源發電量將達到115.8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3.2%。在外送電量86.18億千瓦時的情況下,甘肅省常規火電機組運行小時數只有3127小時,開機率不足36%。
作為電力調度管理者,景乾明是從全省電力系統安全穩定角度考慮問題。省內火電機組運行小時數降到3127小時是個什么概念呢?
景乾明說:“各家火電廠的采購煤價、財務成本、運行工況各不相同,所以各個電廠的盈虧平衡點各不相同,但是這樣低的利用小時數,省內的常規火電廠基本處于虧損狀態。”
能不能把省內大量耗煤的火電廠關閉,只讓清潔能源風電、光伏發電?——這是社會上非專業人士關心的一個問題。
景乾明指出,電力系統是發、供、用瞬間完成的體系,新能源的間歇性、不穩定性的致命弱點,對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造成極大沖擊,如果沒有火電、水電等傳統電源的調峰,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僅僅依靠新能源是無法滿足電力系統正常運轉和安全供電的。
甘肅的火電深度參與新能源的調峰,2012年利用小時數全國倒數第二,西北倒數第一,出現虧損。景乾明因此呼吁,社會媒體應該從系統的角度報道問題,而不是只盯著新能源鳴冤叫屈,其實甘肅的火電為新能源作出了很大犧牲,卻少人問津。
預計到今年年底,甘肅新能源裝機將突破1000萬千瓦,至2015年,若已發“路條”的238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全部建成,甘肅省內電力裝機大量富余。西北電網調峰能力已經無法滿足酒泉風電基地調峰要求。后續建成的電站將面臨“建成即限電”的尷尬局面,新能源爆發式的增長,勢必會對甘肅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帶來嚴重影響。
外送內消:建設通道培育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