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羅萬象 通時合變
28個新能源微電網示范項目獲批,西電東送單日送電8.9億千瓦時
電網是優化配置電能資源的重要載體,更是可再生能源消納的關鍵路徑。回首來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是我國電網建設高速發展的5年。
5年以來,我國電網規模領跑世界,電網技術裝備和安全運行水平進入國際先進行列,電能質量和供電可靠性進一步提高,一批智能電網重大創新項目建成,可再生能源并網能力逐步提升。
這5年,我國從運行3條到投運14條特高壓輸電大通道,再到新建9條特高壓大通道,電壓等級、輸送容量、輸送距離不斷刷新世界紀錄,基本形成了西電東送,北電南供的特高壓輸電網絡。目前,我國電網已成為世界風電并網規模最大、光伏消納增長最快的電網。
推動智能儲輸
優化可再生能源開發
《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將繼續在我國開展風光儲輸多元化技術綜合應用示范。將結合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開發,融合儲能、微網應用,推動可再生能源電力與儲能、智能輸電、多元化應用新技術示范,推動多能互補、協同優化的可再生能源電力綜合開發。
張家口張北縣的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
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張北縣的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綜合利用水平最高的集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儲能系統、智能輸電“四位一體”的新能源綜合示范項目;是在智能電網技術框架下,深度探索風、光、儲多組態可再生能源、多功能、可調節、可調度的聯合發電嶄新模式。
近年來,隨著微電網技術越來越成熟,我國自下而上對微電網發展的推動力也越來越強。微電網具有靈活的運行方式和可調度的性能,既可接入配電網運行,也可作為獨立電網運行,將有力促進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納、就地平衡。
太原西山生態產業區新能源示范園區
今年5月,《關于新能源微電網示范項目名單的通知》中28個新能源微電網示范項目獲批。其中,位于山西太原西山生態產業區新能源示范園區的微網項目,總投資高達111.9億元,將有19個微網組成微網群。
電源項目上
包括500兆瓦的光伏、60兆瓦的風電以及天然氣熱電聯產125兆瓦。
儲能方面
包括400兆瓦的抽水蓄能、60兆瓦電池儲能以及126兆瓦熱儲能,與之相對應的負荷為470兆瓦。
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 《推進并網型微電網建設試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旨在推進電力體制改革,切實規范、促進微電網健康有序發展,建立集中與分布式協同、多元融合、供需互動、高效配置的能源生產與消費體系。該《辦法》規定,微電網須具備微型、清潔、自治、友好等基本特征。電源以當地可再生能源發電為主,或以天然氣多聯供等能源綜合利用為目標的發電形式,鼓勵采用燃料電池等新型清潔技術。其中,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占比在50%以上,或天然氣多聯供系統綜合能源利用效率在70%以上。《辦法》中明確提出微電網內部的新能源發電項目建成后,按程序納入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補貼范圍。
建設輸電通道
助力可再生能源消納
加快建設特高壓輸電大通道和可再生能源并網工程,能夠擴大可再生能源的消納范圍,滿足京津冀魯、長三角等受電省份的可再生能源用電需求,是解決可再生能源消納問題的關鍵之舉。